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丁巳到宜兴坟庵》
《丁巳到宜兴坟庵》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归来闲未久,老去役何堪。

未远蜀天北,又之湘水南。

奔驰缘未足,辛苦分当甘。

徒羡林泉适,长年任住庵。

(0)
翻译
刚刚归家不久,年老已不堪劳役的重担。
还未远离四川的北部天空,又要前往湖南的南部河流。
忙碌奔波是因为内心追求不止,辛劳困苦也视为理所当然。
只是羡慕那些能享受山林泉石的人,我愿意长久居住在庵中度过余生。
注释
归来:回家。
闲:空闲。
未久:时间不长。
老去:年老。
役:劳役。
蜀天:四川的天空。
北:北部。
之:前往。
湘水:湘江。
奔驰:忙碌奔波。
缘:因为。
辛苦:辛劳困苦。
甘:甘愿。
徒羡:只是羡慕。
林泉适:山林泉石的生活。
长年:长久。
任:愿意。
住庵:居住在庵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后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奔波劳累生活的反思。开篇"归来闲未久,老去役何堪"表达了作者归家之后并没有享受到多长时间的安宁,因为年龄增长而感到身体力行不如从前。接着"未远蜀天北, 又之湘水南"通过地理位置的描述,展示了诗人曾经奔波于各地的情形,蜀指的是今四川一带,而"湘水"则是湖南地区。

中间两句"奔驰缘未足,辛苦分当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辛勤工作的态度,即使劳累但因有所成就而感到欣慰。最后两句"徒羡林泉适,长年任住庵"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希望在这美好的地方长久居住。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过去与现在、劳累与安逸对照,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满足。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踏莎行.郊行,值游女以花掷水,余得之,戏作此解

花引春来,手擎春住。芳心一点谁分付。

微歌微笑蓦思量,瞥然抛与东流去。

带润偷拈,和香密护。归时自有留连处。

不随烟水不随风,不教轻把刘郎误。

(0)

琐窗寒.旅窗孤寂,雨意垂垂,买舟西渡未能.也。赋此为钱塘故人韩竹闲问

乱雨敲春,深烟带晚,水窗慵凭。

空帘谩卷,数日更无花影。

怕依然、旧时燕归,定应未识江南冷。

最怜他、树底蔫红,不语背人吹尽。清润。通幽径。

待移灯剪韭,试香温鼎。分明醉里,过了几番风信。

想竹间、高阁半开,小车未来犹自等。

傍新晴、隔柳呼船,待教潮信稳。

(0)

浣溪沙·其二

半面妆凝镜里春。同心带舞掌中身。

因沾弱水褪精神。

冷艳喜寻梅共笑,枯香羞与佩同纫。

湘皋犹有未归人。

(0)

江城子.为满春泽赋横空楼

下临无地手扪天。上云烟。俯山川。

栖止危巢,不隔道林禅。

坐处清高风雨隔,全万境,一壶悬。

我来直欲挟飞仙。海为田。是何年。

如此江声,啸咏白鸥前。

老树无根云懵懂,凭寄语、米家船。

(0)

斗婵娟/霜叶飞.春感

旧家池沼。寻芳处、从教飞燕频绕。

一湾柳护水房春,看镜鸾窥晓。晕宿酒、双蛾淡扫。

罗襦飘带腰围小。尽醉方归去,又暗约明朝斗草。

谁解先到。

心绪乱若晴丝,那回游处,坠红争恋残照。

近来心事渐无多,尚被莺声恼。便白发、如今纵少。

情怀不似前时好。

谩伫立、东风外,愁极还醒,背花一笑。

(0)

小重山.赋云屋

清气飞来望似空。数椽何用草,膝堪容。

卷将一片当帘栊。难持赠,只在此山中。

鱼影倦随风。无心成雨意,又西东。

都缘窗户自玲珑。江枫外,不隔夜深钟。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