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生绡玉不如。帘波的的见唇朱。
相思飘满莫愁湖。
应是情多频掷眼,何妨载去共当垆?
别来曾否忆人无。
一幅生绡玉不如。帘波的的见唇朱。
相思飘满莫愁湖。
应是情多频掷眼,何妨载去共当垆?
别来曾否忆人无。
这首《浣溪沙》的第九首,由清代诗人史承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情感丰富的画面。
首句“一幅生绡玉不如”,以生绡(一种丝织品)与玉相比,强调了画作的珍贵与独特,暗示了画面内容的高雅与动人。接下来,“帘波的的见唇朱”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仿佛能看到帘后女子红润的双唇在波光中闪烁,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相思飘满莫愁湖”则直接点明了主题——相思之情。莫愁湖,作为古代文学中的常见意象,象征着爱情的深沉与哀愁,此处用以承载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使得情感更加深厚。
“应是情多频掷眼,何妨载去共当垆?”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想象着因情深意切而频频投以深情一瞥的情景,随后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将这份情感载入生活,共同经营一份事业或情感的港湾,共享生活的酸甜苦辣。这种设想既展现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情感真挚表达的追求。
最后,“别来曾否忆人无”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对方的深深思念与关切。在分别之后,是否曾经想起彼此,是否心中仍存留着那份温暖与牵挂,这一问充满了深情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深刻理解和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浅草犹霜。融泥未燕,晴梢润叶初乾。
闲扶短策,邻家小聚清欢。
错认篱根是雪,梅花过了一番寒。
风还峭,较迟芳信,恰是春残。
此境此时此意,待移琴独去,石冷慵弹。
飘飘爽气,飞鸟相与俱还。
醉里不知何处,好诗尽在夕阳山。
山深杳,更无人到,流水花间。
天昏昏,月娟娟,惊栖之乌伊哑而翩翾。
岂非海寒天风恶,扶桑半折枝巢落。
又非雕鹗之不仁,邓林何苦难容身。
吁嚱哉,雏雏弄翼出蓬蒿,欲就鸾凰高垒巢。
安巢待何时,平林客低枝。
低枝苦贱良可越,却厌争飞笑鹈鴂。
星稀夜寒啼转多,恐作枝间断肠血。
人生功名难与期,听之永夜生忧思。
援琴欲理惊栖曲,调苦声悲不相续。
月华潇洒始徘徊,时起平津雅宴开。
照座玉山皆俊彩,惊人绮句尽仙才。
秋风未泛鸱夷楫,浮世皆登郢隗台。
的被邻翁深鄙诮,尚迷繁盛不归来。
十月风光,小春时候,宴堂初启朱筵。
博山云润,风细袅晴烟。
坐有文章公子,争吟唱、诗满花笺。
帘帷里,时闻笑语,今日间生贤。郎潜。
虽未贵,虚名自有,清议推先。
更那堪、高堂重庆兼全。
占取人间乐事,何必羡、玉带貂蝉。
飞觞处,深深更祝,龟鹤永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