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烈文》
《烈文》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èwén
xiānqín / shījīng

lièwéngōngzhǐ

huìjiāngsūnbǎozhī

fēngěrbāngwéiwángchóngzhī

niànrónggōnghuángzhī

jìngwéirénfāngxùnzhī

xiǎnwéibǎixíngzhī

qiánwángwàng

注释
烈:武功。
一说“光明”。
文:文德。
辟公:指助祭诸侯。
锡:赐。
兹:此。
祉:福。
惠:爱。
一说“顺”。
无疆:无穷。
保:守住。
封:大。
靡:累,罪恶。
一说“封”指专利敛财,“靡”指奢侈。
崇:立。
一说“尊重”。
戎:大。
继序:继承祖业。
序,通“叙”,业。
皇:光大。
竞:强。
一说“争”。
维:于。
训:服从。
一说“效”。
不:通“丕”,大。
百辟:众诸侯。
刑:通“型”,效法,模范。
於乎:叹词。
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注释2

烈:武功。一说“光明”。文:文德。

辟(bì)公:指助祭诸侯。

锡(cì):赐。兹:此。祉(zhǐ):福。

惠:爱。一说“顺”。无疆:无穷。

保:守住。

封:大。靡(mí):累,罪恶。一说“封”指专利敛财,“靡”指奢侈。

崇:立。一说“尊重”。

戎:大。

继序:继承祖业。序,通“叙”,业。皇:光大。

竞:强。一说“争”。维:于。

训:服从。一说“效”。

不(pī):通“丕”,大。

百辟(bì):众诸侯。刑:通“型”,效法,模范。

於(wū)乎: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翻译
有功有德众诸侯,天赐你们莫大福。给我恩惠也无量,子孙长保此福祥。莫在你国铸大错,一心尊崇周君王。
感念你们立大功,继续立功又弘扬。国强莫过有贤才,四方才会来归降。先祖伟大在美德,诸君应当为榜样。先王典范永不忘!
译文

有功有德众诸侯,天赐你们莫大福。给我恩惠也无量,子孙长保此福祥。莫在你国铸大错,一心尊崇周君王。

感念你们立大功,继续立功又弘扬。国强莫过有贤才,四方才会来归降。先祖伟大在美德,诸君应当为榜样。先王典范永不忘!

赏析

《周颂·烈文》对诸侯具有安抚与约束的双重作用。全诗共十三句,不分章,可按安抚与约束之意分为两层:前四句和后九句。前四句是以赞扬诸侯的赫赫功绩来达到安抚的目的。这种赞扬可以说臻于极致:不仅赐予周王福祉,而且使王室世世代代受益无穷。助祭的诸侯都是周王室的功臣,被邀来助祭本身就是一种殊荣,而祭祀时周王肯定其功绩,感谢其为建立、巩固周政权所作的努力,使诸侯在祭坛前如英雄受勋,荣耀非常,对周王室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

但是,周王为君临四海的天子,对诸侯仅有安抚,只让诸侯怀感激之情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对诸侯加以约束,使诸侯生敬畏之心。后九句以“无”领起,这个“无”通“毋”,释“不要”,为具强烈感情色彩的祈使词,使文气从赞扬急转为指令,文意则由安抚转为约束。七句中用了两个这样的“无”,以断然的语气,训诫诸侯必须遵从;“百辟其刑之”,更是必须效法先王的明确训令;而“前王不忘”似乎只是训诫诸侯不要忘记先王之德,却又隐含不要忘记先王曾伐灭了不可一世的商纣,成王也在周公的辅佐下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乱,即不要忘记周王室具有扫荡摧毁一切敌对势力的雄威。

后九句的指令、训戒,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正名。《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中所说的君臣名分,与《周颂·烈文》这首诗所表达的完全一致。后者虽然没有点出“君臣”二字,含义却更加深刻:诸侯的功绩再大,也不过是尽臣子的本分而已,并且仍要一如既往这么做下去;周王的号令诸侯,乃是行君临天下的威权,并将绵延至子孙万代。

鉴赏

这段文字出自中国古代的《诗经》,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具有鲜明的颂扬主题,通过对“烈文辟公”的赞美,表达了对先祖功绩的怀念与尊崇,以及祈求后代子孙能够保持并发扬光大其事业和福祉。

诗中“惠我无疆”强调了这种恩泽是无边界的,覆盖了整个民族乃至广泛的人群。"子孙保之"则表明了希望这些美德与功绩能够代代相传,永远保存。

“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一句,赞颂先祖不仅在物质上有所建树,更在精神文化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些都是值得后人尊崇与学习的。"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则是对军事成就和帝王事迹的缅怀与传承。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表达了希望这些美好的德行能够普及于四面八方,每个人都能接受到这样的教诲。"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则是在强调虽然先祖的功绩不是直接展现出来,但通过法律制度等手段,对后世起到了规范与约束的作用。

最后,“于乎前王不忘”则是整个颂扬主题的归结点,意味着对先王功绩的永恒记忆和怀念,这种传统文化中的“祖宗之法”理念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段文学创作,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展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于君主、功绩和传承的一种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感遇三首·其三

昔日姑苏台,终朝麋鹿游。

五丁苦其力,何曾得金牛。

夷齐与景公,同尽北山丘。

浊醪与粗饭,一饱吾何求。

(0)

浮邱社怀赵太史

自公多暇此堂开,休沐时时结驷来。

金马故瞻仙是客,铁冠遥出豸为台。

紬书东观回君召,寄迹西林忆史才。

幽赏雅怀还著我,不知何处望三台。

(0)

海珠饯别

骢马去还鸣,江边候雁声。

筵开佛殿迥,人重帝庭名。

持斧威闽峤,悬旌入蓟城。

埋轮看意气,揽辔见澄清。

雕鹗霜空击,风云海岱迎。

才华高柱下,献纳在承明。

翠幰翻祇树,深杯别浦蘅。

迂疏愧知己,慷慨望君行。

天路青霄隔,能无故国情。

(0)

送罗少府归雩都二绝·其一

一官何事独求归,应为迷途觉者稀。

此日王门裾不曳,漫将玉佩换荷衣。

(0)

山居漫兴四首·其一

满江风雨画龙过,箫鼓諠諠奈尔何。

不见真龙云外伏,閒凭银汉长金波。

(0)

送揭阳郑生兼讯其伯父贡元二首生归德郑使君之子也·其二

辞荣伯子卧江浔,信义能祛虎豹侵。

闻道年来住城郭,应知幽兴寄山林。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