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草犹霜。融泥未燕,晴梢润叶初乾。
闲扶短策,邻家小聚清欢。
错认篱根是雪,梅花过了一番寒。
风还峭,较迟芳信,恰是春残。
此境此时此意,待移琴独去,石冷慵弹。
飘飘爽气,飞鸟相与俱还。
醉里不知何处,好诗尽在夕阳山。
山深杳,更无人到,流水花间。
浅草犹霜。融泥未燕,晴梢润叶初乾。
闲扶短策,邻家小聚清欢。
错认篱根是雪,梅花过了一番寒。
风还峭,较迟芳信,恰是春残。
此境此时此意,待移琴独去,石冷慵弹。
飘飘爽气,飞鸟相与俱还。
醉里不知何处,好诗尽在夕阳山。
山深杳,更无人到,流水花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时节的图景。开篇“浅草犹霜”和“错认篱根是雪”,通过对比,表现了初春的冷清与白色花瓣(可能是梅花)的相似,从而传达出自然界还未完全摆脱寒意的感觉。而“融泥未燕,晴梢润叶初乾”则描写了一场细雨过后,泥土尚未干透,树梢被阳光照射,叶片开始变干的景象,这些都是春天气候多变和生机逐渐萌动的写实。
诗中“闲扶短策,邻家小聚清欢”一句,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季节里,与邻里间的小型聚会上享受着简朴而纯粹的情趣。这里的“短策”可能是指用以竹制成的短杖,或许也是诗人的随身之物,用来扶持身体,也象征着一种悠闲自在的心境。
接下来的“梅花过了一番寒”则明确了之前提到的白色花瓣是梅花,同时也强调了春天的冷暖交替,以及生命力对严寒的挑战与克服。而“风还峭,较迟芳信,恰是春残”则是在说,即便如此,春天的气息依然不温馨,春意尚未完全释放,这正是春季即将过去之时。
诗人随后表达了自己想要独自弹琴的愿望,用“此境此时此意,待移琴独去,石冷慵弹”来传递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对话的情怀。这里的“石冷慵弹”,既可以理解为手指在冰凉的石头上慵懒地拨动琴弦,也可能是形容心境的宁静与淡定。
最后,“飘飘爽气,飞鸟相与俱还”和“醉里不知何处,好诗尽在夕阳山。山深杳,更无人到,流水花间”则描绘了一幅醉酒后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以及对自己所创作诗歌的满意。诗人借由“飘飘爽气”和“飞鸟相与俱还”,表现了春天末期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而“醉里不知何处”则是表达一种迷离恍惚、忘却尘世的境界。接着,“好诗尽在夕阳山”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创作的佳作都蕴含在这宁静美丽的自然之中。而“山深杳,更无人到,流水花间”则是对一个偏远幽深、人迹罕至之地的描绘,这里的“流水花间”可能指的是小溪流过花丛之间,为诗人营造了一处私密而美好的空间。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精细入微的观察和感受,捕捉了春天最后时光中的景物与心境,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白沙深浅映丛篁,中有幽人卜草堂。
绕屋晴波浮鸭绿,近堤新柳拂金黄。
芳洲水满凫鸥集,曲岸风来杜若香。
小艇繫篱閒不钓,青山当户澹相忘。
幽居岂必岩栖远,涉世何如书味长。
庞德只将安遗子,冯唐不觉老为郎。
床头古帖从人借,缸面新醪约客尝。
谁道沽名高世俗,悬知得趣在林塘。
胜游屡接湖山赏,晚学难追翰墨场。
时得抱琴弹夜月,濯缨遗曲和沧浪。
怪石如云起天上,枯藤盘根垂百丈。
萝深苔滑鸟不栖,索漠寒猿卧相向。
两两三三往复回,衔花映水皆奇状。
清秋倒树风涧号,初日排云雪岩壮。
醉客应为巫峡吟,行人厌作巴山望。
洞里愁声谁忍闻,别时对此堪惆怅。
层阿递流云,繁树散初旭。
之子送我来,我送之子复。
既上辰州船,犹闻武陵曲。
江空岁云暮,离思泫盈掬。
征鸿落寒音,微波汎晴渌。
悠悠负芳辰,耿耿企旸谷。
临分致深情,炯若佩琼玉。
人生重天伦,朋友非外属。
渺予尚真率,虚伪悲世俗。
采采湘浦兰,猗猗鼎城竹。
行将往从之,一浣延览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