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宿猿洞送友人之湘中》
《赋得宿猿洞送友人之湘中》全文
明 / 周玄   形式: 古风

怪石如云起天上,枯藤盘根垂百丈。

萝深苔滑鸟不栖,索漠寒猿卧相向。

两两三三往复回,衔花映水皆奇状。

清秋倒树风涧号,初日排云雪岩壮。

醉客应为巫峡吟,行人厌作巴山望。

洞里愁声谁忍闻,别时对此堪惆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孤寂之美。

首句“怪石如云起天上”,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岩石的奇特形态,仿佛从天际升起的云雾,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枯藤盘根垂百丈”则通过藤蔓的缠绕和延伸,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坚韧。藤蔓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垂挂于百丈之高,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萝深苔滑鸟不栖,索漠寒猿卧相向”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寂静。深密的藤萝与滑腻的青苔,使得连鸟儿都不愿停留,只有孤独的寒猿在相互对望,形成一幅凄清的画面。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鸟儿的逃离与猿猴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

“两两三三往复回,衔花映水皆奇状”描绘了一群动物或人物在水中倒影的美丽景象。它们或往或返,或衔着花朵,或映照在水面,呈现出各种奇异的姿态,增添了诗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清秋倒树风涧号,初日排云雪岩壮”则是对季节变换和自然景观的描绘。清秋时节,风吹过倒下的树木,发出呼啸之声;初升的太阳穿透云层,照射在雪白的岩石上,展现出壮丽的景色。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更迭。

最后,“醉客应为巫峡吟,行人厌作巴山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离别的感慨。醉酒的客人可能会吟唱起巫峡的美景,而远行的行人或许会厌倦眺望巴山的景色,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忧虑。

“洞里愁声谁忍闻,别时对此堪惆怅”则直接点明了主题——送别。洞穴里的哀伤之声令人不忍听闻,分别之时面对此景更是让人感到无限的惆怅。这两句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孤寂,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感伤。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作者介绍

周玄
朝代:明

福建闽县人,字微之。与黄玄皆出林鸿门下,称二玄。永乐中以文学征,授礼部员外郎。尝挟书数千卷,居长乐高柄家,读书十年,卒业尽弃其书,谓已尽在腹中。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宜秋集》。
猜你喜欢

田园乐七首·其五

萝蔓半垂瓮牖,松阴全覆茅轩。

数声鸡犬深巷,一曲烟霞小园。

(0)

徐子容薜荔园十二咏·其四风竹轩

绿竹自便娟,复值微风集。

暝色飒将寒,秋声辍还急。

琅玕欹易折,翠羽纷难拾。

幽人最惆怅,揽衣空伫立。

(0)

游仙·其九

短期不须臾,大暮有淹滞。

眷然迫中抱,沦迹谢人世。

案牒穷山海,消玉毕年岁。

岱宗籍已绝,司命授灵契。

形容日渐反,魂魄为我制。

薪火递相传,舟壑不复逝。

(0)

正德十四年四首·其一

君王按剑东南征,锦障黄旗出凤城。

矫矫六飞熊虎士,中原万里倚戈行。

(0)

后秋兴三首·其二

江湖霄汉不相闻,独拊龙泉看斗文。

燕雀岂知鸿鹄志,凤麟终遁羽毛群。

闭门春事生黄叶,去国秋山长白云。

传语元丰旧迁客,好将王道辅明君。

(0)

西山杂诗

落日春湖上,烟波正渺茫。

衣冠非敢倚,鱼鸟坐相忘。

痛饮还山简,招携有葛疆。

濯缨计未得,意气总沧浪。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