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
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
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邻里关系的温馨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 这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一种偏远乡村的环境,其中“僻巷”指的是偏僻的小路,“茅檐”则是用草覆盖的屋顶,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亲切情感。
"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这两句强调了邻里之间的互助与和睦,"蒸梨"指的是一起蒸煮梨子,可能是为了保存食物,“浇薤”则是共同浇灌蔬菜,这些都是乡村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体现了邻里的亲密无间。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邻居之间的日常互动,其中“传屐”意味着互相帮助,“朝寻药”可能是指早晨一起去采集草药,而“分灯夜读书”则显示了即便是在夜晚,依然能够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并且愿意与邻居分享这份喜悦。
最后一句"虽然在城市,還得似樵渔。" 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繁华的都市之中,但内心却仍向往那样的田园生活,这种生活状态就如同樵夫(采集柴火的人)和渔父(渔家之父,即渔民)的简单与纯净。
整体来看,诗人通过对邻居间关系的描写,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浓厚情感和向往。
薄命婴祸罹,良人忽摧夭。
哀哉襁中儿,呱呱泣昏晓。
殉死非所难,奈此孤而藐。
宗祊与族姓,所系良不小。
忍死少须臾,辛勤抚而保。
盛年谢膏泽,潜身处深窈。
近市愧轲亲,延宾慕陶媪。
儿成奉祠祀,春秋荐蘋藻。
身为朱氏妇,庶几以终老。
荣名靡所图,节义乃常道。
长风吹浪锦帆遥,又向江湖荅圣朝。
斩马剑存心独苦,活人丹熟手亲烧。
春回赤管讴歌动,霜压黄茅瘴疠消。
罔两绝愁逢霹雳,搀抢端合避招摇。
香先黍稷崇周训,信炳丹青肃汉条。
簿领岂烦诸葛校,辛甘须藉易牙调。
十年仰斗诚偏积,一片离魂黯欲消。
杯泛蒲萄期尽醉,帐依杨柳未全雕。
诗成好为知音寄,义重无劳旧隐招。
鼎轴只今公论在,故应疏拙伴渔樵。
开轩面南山,山光浮几褥。
高人时往来,幽花晚芬馥。
虽馀润屋资,不作守钱俗。
理学二三编,自抄还自读。
因思两大贤,皆云慎其独。
爰以慎名轩,大书常在目。
从知一念微,终若秋阳暴。
毫发分公私,天渊异荣辱。
兢兢如捧盈,洞洞如执玉。
敢萌机变心,况举横行足。
芳誉蔼当年,清风振乔木。
允副交游期,亦萃家庭福。
柱史明知人,其言固可覆。
何时一樽酒,为子歌淇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