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光失神阿,貂珰遂盘据。
根株入紫房,日夜兴党锢。
慷慨二三公,奋髯欲收捕。
虹蜺扬其晖,牢狱竟填聚。
殄瘁忧邦国,烽烟逼王辂。
小人亦剥庐,曝骨纷无数。
清议死不泯,剧贼尚瞻顾。
浸浔娱九锡,未敢移汉祚。
至今襄城野,突兀李膺墓。
愤景入空苍,萧萧杀狐兔。
建光失神阿,貂珰遂盘据。
根株入紫房,日夜兴党锢。
慷慨二三公,奋髯欲收捕。
虹蜺扬其晖,牢狱竟填聚。
殄瘁忧邦国,烽烟逼王辂。
小人亦剥庐,曝骨纷无数。
清议死不泯,剧贼尚瞻顾。
浸浔娱九锡,未敢移汉祚。
至今襄城野,突兀李膺墓。
愤景入空苍,萧萧杀狐兔。
此诗描绘了历史上的政治斗争与动荡,通过“建光失神阿,貂珰遂盘据”两句,开篇即揭示了权力更迭的背景,暗指宦官势力的崛起。接下来,“根株入紫房,日夜兴党锢”形象地描述了权贵们在宫廷中的活动,以及他们对政治的操控。诗人以“慷慨二三公,奋髯欲收捕”表达了对正直官员的赞扬和对腐败势力的谴责。
“虹蜺扬其晖,牢狱竟填聚”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腐败官员比作彩虹般耀眼,而他们的罪行则如同牢狱一般堆积如山,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腐败的严重性。接着,“殄瘁忧邦国,烽烟逼王辂”表达了对国家危难的忧虑,以及对战争威胁的警觉。
“小人亦剥庐,曝骨纷无数”描绘了腐败导致的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甚至骨骸遍野的惨状。最后,“清议死不泯,剧贼尚瞻顾”强调了正义之声虽被压制,但终将不灭,对那些残暴之徒仍抱有期待,希望他们能受到应有的惩罚。
“浸浔娱九锡,未敢移汉祚”暗示了腐败势力虽强大,但仍不敢轻易篡夺政权,体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的微妙平衡。结尾“至今襄城野,突兀李膺墓”以李膺墓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历史上正直官员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当今社会道德重建的期望。“愤景入空苍,萧萧杀狐兔”以自然景象结束,寓意着历史的变迁与生命的消逝,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