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
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
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李之仪的作品,名为《临江仙(其一)登凌歊台感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春天的一个日子里登上凌歊台,远望四周的景色,心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思念和伤感。
首句“偶向凌歊台上望”表明诗人偶然间攀登上凌歊台,从高处眺望。紧接着“春光已过三分”则描绘出时间已经进入了春季的后半段,自然界中生命力正旺盛发展。
接下来的“江山重叠倍销魂”透露出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色时,内心深处的感慨和迷茫。这里的“江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而“销魂”则表达了这种变化给诗人带来的情感冲击。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一句中,“风花”指的是随风飘散的花瓣,而“烟絮”则是轻柔的云雾。这里描述了景色中的细微之处,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内心世界的脆弱和不易被察觉的情感波动。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表达了诗人的深深哀愁。随着时间的推移,往昔的伤痛和悲凉之情依然存在,甚至变得更加强烈。
尾句“清愁满眼共谁论,卻應台下草,不解憶王孫”中,“清愁满眼”形容诗人心中的忧虑和思念占据了他的全部视线。“共谁论”则是在寻找一个能够理解他情感的人。而“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却无法将注意力从往日的情怀中抽离出来,始终沉浸在对过往贵族生活(王孙)的回忆之中。
整首诗通过作者登台远望所引发的一系列感慨和情感流露,展现了一个深受自然美景影响、又无法摆脱过去记忆的内心世界。
瘦马虺隤已卸鞯,纵鞭其后不能前。
才非应氏惭三入,齿较杨雄长十年。
发老病馀偏种种,腹空虚甚谩便便。
故人过矣相称誉,敢挹衰残望昔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