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茏楼阙。何处无人物。历尽蚕丛连雉堞。
当年多少豪杰。如今衢巷弦歌。武城剑气消磨。
报道阳春有脚,五风十雨调和。
葱茏楼阙。何处无人物。历尽蚕丛连雉堞。
当年多少豪杰。如今衢巷弦歌。武城剑气消磨。
报道阳春有脚,五风十雨调和。
这首《清平乐·入饶平城》描绘了饶平城历经沧桑后的景象与氛围。词人以“葱茏楼阙”开篇,既点明了饶平城的地理位置,也暗示了其曾经的繁华与辉煌。接下来,“何处无人物”,一句转折,引出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往昔英雄豪杰的怀念。
“历尽蚕丛连雉堞,当年多少豪杰。”蚕丛是古代蜀地的神话人物,这里借指饶平城的历史沿革,通过“连雉堞”描绘城墙绵延不绝的壮丽景象,同时暗含着对过往英雄豪杰的赞颂。豪杰们在此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们的英勇事迹仿佛仍在城墙间回响。
“如今衢巷弦歌,武城剑气消磨。”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的战场已化为宁静的街巷,人们在其中弹琴唱歌,生活安宁祥和。然而,这里的“武城剑气消磨”并非完全失去,而是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存在——“阳春有脚,五风十雨调和”。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美好景象赋予了生命,形象地描绘了饶平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依然保持着和谐与生机。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饶平城今昔对比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更迭与社会的进步,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月黑树蒙茸,惊鸦入窗里。
团团一山雾,江势来不已。
槛外灯忽明,舳舻走千里。
我亦东西人,往来送江水。
滔滔有今日,惜此中流砥。
挂眼山无多,到海吾衰矣。
僧寮绳床平,涛声在席底。
倾耳来睡情,平心得坐理。
始知倚楼时,妄念杂悲喜。
萝径非不深,真隐人有几。
孔门说人性,愚智都三科。
其才可为善,著论先孟轲。
至今二千载,为说弥不磨。
脱若荀卿语,黔首长荐瘥。
人当自相食,白骨高嵯峨。
岂能若今者,治化方纷罗。
以兹推人理,前路知无他。
日去禽兽远,用礼能贵和。
人皆得分愿,后舞间前歌。
自由复平等,一一如卢梭。
所忧天演涂,争竞犹干戈。
藉云适者存,所伤亦已多。
皇人未受谷,荆棘悲铜驼。
黄炎日以远,涕泪双滂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