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黄吉甫》
《寄黄吉甫》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学兼文武在吾曹,别后应看虎豹韬。

欲问庙堂谁镇抚,尚传边塞敢惊骚。

旌旗急引飞黄下,烽火遥连太白高。

闻说荆人亦憔悴,家家还愿献春醪。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áng
sòng / wángānshí

zhūyánshuòfēngjīngbáiduōcǎoshēng

xiéshūkōngyǒuqiútiánwènshèzhuǎnchéng

jiěānshígāngbiānzuòxiéshǒuxīnshùxiàxíng

jīnzhuīzhēnshìhuángchénshēnchùzǒumíng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为《寄黄吉甫》。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关心和赞赏,以及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首句“学兼文武在吾曹”表明家中有人既精通文学又擅长军事,显示出家族的文化底蕴与勇武精神。接下来的“别后应看虎豹韬”则是诗人对远去战场上的将士们的期望,他们如同猛虎深藏,不露锋芒,只待时机成熟便会奋力而出。

中间两句“欲问庙堂谁镇抚,尚传边塞敢惊骚”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边疆安危的关心,以及对那些能够镇守边塞、不畏艰险的人物的赞赏。这里的“庙堂”指的是中央政府,而“边塞”则是边疆要塞,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边防将士的重要性。

以下两句“旌旗急引飞黄下,烽火遥连太白高”描绘了一幅紧张的战争场景。旌旗是军旗,是战时的象征;而“烽火遥连太白高”则形象地展示了边塞报警的紧急情况,烽火是一种古代用于传递信息的方式,它能够迅速将消息传达至远方。

最后两句“闻说荆人亦憔悴,家家还愿献春醪”则转向民间的情状。“荆人”指的是居住在边疆地区的人们,他们也同样对战争的影响感到忧虑和不安。诗中提到的“家家还愿献春醪”,则是表达了人们对于将士们的支持与感激之情,愿意以献上美酒的方式来表示。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安石对边塞军人的赞赏,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民众生活的同情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时期社会的紧张氛围以及人们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渴望。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雨晴即事

好山排闼送新晴,石径苔乾步屧轻。

华屋日高飞乳燕,绿杨风软听流莺。

也知守拙真成拙,须信浮名未是名。

一笑未堪尘鞅累,陶然醉咏乐升平。

(0)

甲辰元夕

今夕复何夕,蟾光喜未阴。

笙歌嫌漏促,灯火觉更深。

人事如朝暮,年华自古今。

细翻新乐府,转调入沈吟。

(0)

雪夜

积雪动连旬,岁华复相迫。

中夜坐彷徨,窗明如月白。

竹炉火正红,玉碗浮桐叶。

晓起看青山,同云天一色。

(0)

纪梦

深宫传蜡烛,侍儿治我床。

心虚静无事,安眠纳微凉。

俄然梦一人,黑色颀而长。

衣冠存古制,玉佩鸣锵锵。

粲然顾予笑,眉目如有光。

自言忝西伯,陵丘在咸阳。

我闻惊且拜,无乃周文王。

抠趍将复请,云车忽飞扬。

梦回长太息,沈沈夜未央。

夙兴具圭冕,宝鼎燃瓣香。

孝慈与仁敬,明明垂典章。

文王真我师,千载讵敢忘。

(0)

感寓·其五十五

商人元尚质,淳风自尔全。

周人始尚文,金玉日雕镌。

末世益滋伪,物情多变迁。

万物困凌暴,鬼工倦钻研。

八宝妆便器,珊瑚裁马鞭。

黄金饰宫殿,珠珍络鞍鞯。

一剑磨十载,一钗直三千。

相看竞淫巧,安知师圣贤。

象箸不可谏,玉杯谁肯捐。

一梦了今古,豪奢真可怜。

(0)

临高台

临高台,望四方,俯仰万里无灾祥。

今皇帝,召和气,来凤凰。凤凰于飞,爰集爰止。

令我主,寿万年,与台相终始。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