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元尚质,淳风自尔全。
周人始尚文,金玉日雕镌。
末世益滋伪,物情多变迁。
万物困凌暴,鬼工倦钻研。
八宝妆便器,珊瑚裁马鞭。
黄金饰宫殿,珠珍络鞍鞯。
一剑磨十载,一钗直三千。
相看竞淫巧,安知师圣贤。
象箸不可谏,玉杯谁肯捐。
一梦了今古,豪奢真可怜。
商人元尚质,淳风自尔全。
周人始尚文,金玉日雕镌。
末世益滋伪,物情多变迁。
万物困凌暴,鬼工倦钻研。
八宝妆便器,珊瑚裁马鞭。
黄金饰宫殿,珠珍络鞍鞯。
一剑磨十载,一钗直三千。
相看竞淫巧,安知师圣贤。
象箸不可谏,玉杯谁肯捐。
一梦了今古,豪奢真可怜。
这首明代朱诚泳的《感寓(其五十五)》以商人的奢华为切入点,批评了社会风气的过度追求物质装饰和浪费。诗人首先提到商人元尚质,崇尚淳朴之风,然而随着周朝兴起,人们开始崇尚文饰,金玉制品日益繁复精致。然而,到了末世,这种风气愈发浮夸,物品制作只为炫耀,忽视了实用与道德。
诗人列举了各种豪奢之物,如用八宝装饰的器皿、珊瑚制成的马鞭、黄金装饰的宫殿和珍珠镶嵌的鞍鞯,甚至剑钗的价值也极端抬高。这些描绘揭示了人们对奢侈的盲目追求,忘记了学习圣贤的简朴之道。
诗人以“象箸不可谏,玉杯谁肯捐”表达对这种现象的无奈,暗示即使像象牙筷子这样的小物件,人们也不愿放弃,更不用说改变大手大脚的生活方式。最后,诗人感慨“一梦了今古,豪奢真可怜”,认为这种豪奢生活只是短暂的梦境,反映出对社会风气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表达了对奢侈浪费、忘本逐末的社会现象的批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道德警示意义。
上国杳未到,流年忽复新。
回车不自识,君定送何人。
羡君归去五峰前,往往星河实见仙。
麦垄夏枯成废地,枣枝秋赤近高天。
山泉饮犊流多变,村酒经蚕味可怜。
曾约道门终老住,步虚声里寄闲眠。
柏梯还拟谢微官,遥拟千峰送法兰。
行径未曾青石断,拂床终有白云残。
京尘濯后三衣洁,山舍禅初万象安。
薇蕨纵多师莫踏,我心犹欲尽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