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钵镇随腰,怡然处寂寥。
门禅从北祖,僧格似南朝。
性近徒相许,缘多愧未销。
何传能法慧,此岸要津桥。
瓶钵镇随腰,怡然处寂寥。
门禅从北祖,僧格似南朝。
性近徒相许,缘多愧未销。
何传能法慧,此岸要津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能赠给源寂禅师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禅师的尊敬和对佛法的向往。
"瓶钵镇随腰,怡然处寂寥。" 这两句描绘了禅师随身携带着简单的生活用品,如同行者一般,无拘无束地在宁静的环境中修行。这里的“瓶”指的是僧人用来储存饮水的器具,“钵”则是乞食用的碗,象征着出家人的清贫和自在。
"门禅从北祖,僧格似南朝。"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源寂禅师的宗风有所了解,认为其禅法承自北方,而其形制则如同南朝时期的典范。这反映出诗人对禅师所在门派和修持传统的认可。
"性近徒相许,缘多愧未销。"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感到自己的本性与禅师相近,却又因为种种因缘而感到愧疚,这些愧疚之情尚未完全消散。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修行的反思和自我要求。
"何传能法慧, 此岸要津桥。" 最后两句则是对源寂禅师的赞誉,认为他能够传承佛家的智慧,并在现世(此岸)为众生搭建通向解脱之路的桥梁。这不仅是诗人对禅师法力的认可,也反映了诗人对禅师精神指导作用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源寂禅师之间的心灵交流,以及诗人对于佛法修持生活的向往和敬仰。
房星落地仙灵驭,渡海潜行不知处。
有时风雨尚闻嘶,石垄高鞍待谁据。
回身似就琼波饮,落日千山散云锦。
羲和总辔势莫动,孙阳挟策翻神耸。
南望天池似渥洼,至今山下多龙种。
龙种谁骑出九真,汉家铜马在枫宸。
不信人间金騕袅,听呼天上石麒麟。
结发事远游,所愿栖名岳。
遇有会心处,便欲终焉托。
挂帆严子濑,鸣舷富春郭。
夙怀高尚踪,始果还山诺。
潭影湛虚明,林光递回薄。
落蕊送归潮,惊湍赴遥壑。
道在想冥鸿,志修岂屈蠖。
濯缨暮流清,巢云归鸟乐。
考槃在南涧,还耕趁东作。
灭迹期天民,遗荣谢人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