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度长疑带雪看,凭谁留兴入轻纨。
素鸾有影当窗见,清籁无声特地寒。
霜落渭川秋惨淡,月明湘水夜迷漫。
平生雅操今犹在,颜色萧疏节未残。
风度长疑带雪看,凭谁留兴入轻纨。
素鸾有影当窗见,清籁无声特地寒。
霜落渭川秋惨淡,月明湘水夜迷漫。
平生雅操今犹在,颜色萧疏节未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中的梅花与竹子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高洁之美。
首句“风度长疑带雪看”,开篇即以想象之笔,将观者置于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中,仿佛风中飘落的不仅仅是雪花,更是诗人对冬日景色的无限遐想。接着,“凭谁留兴入轻纨”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与他一同欣赏这如画般的美景,共享这份宁静与喜悦。
“素鸾有影当窗见,清籁无声特地寒”两句,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窗外的景象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素鸾(白鹭)的身影映照在窗户上,虽无声音却营造出一种特别的寒冷感,暗示着冬日的寂静与清冷。
“霜落渭川秋惨淡,月明湘水夜迷漫”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将读者的视野从一室之内延伸至广阔的自然之中。渭川与湘水,分别代表北方与南方的河流,霜降与月明,描绘了不同时间与空间下的自然景观,既展现了四季更迭的壮丽,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平生雅操今犹在,颜色萧疏节未残”两句,将主题升华至人的品格与精神层面。诗人借梅花与竹子的形象,寓意自己或他人高尚的操守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本色,不改初衷。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冬日雪景中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高洁品格的赞美与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哲思。
玉懒香颓,支瘦腕、行行立立。
颇藜枕、鹧鸪屏外,衬花茵席。
行雨梦飞巫峡上,随风笑踏江南陌。
恨高楼、故故恼人眠,吹长笛。揽衣起,斜阳侧。
临宝镜,修山额。沾芙蓉粉汗,倩郎温拭。
罗带小开锦翡翠,云鬟斜插金鸂鶒。
倚香奁、一晌晚妆成,西窗黑。
大火西流,双星初会,填河佳节。
绛烛高烧,湘帘暮捲,歌舞当筵设。
宾朋胶漆,披襟引满,领取澹云新月。
暑将残、秋光一片,先到凤城双阙。
针楼儿女,竞陈瓜果,自笑吾生全拙。
急管繁丝,好天良夜,莫问萧萧发。
周郎在座,伊凉悲壮,千古风流堪接。
叹刘项、纷纷蚁战,英雄销歇。
圣朝遗老,拥琴樽图史,婆娑清昼。
传得关闽当日学,独把残编穷究。
道在斯人,晴窗高卧,闲却经纶手。
一庭风雪,喜当介眉时候。
绕膝彩袖重重,持觞共祝,宰相山中久。
谢客著书多岁月,小阁藤深松茂。
鹤发丹颜,凭烟云好,供养容如旧。
春风盈坐,笑看车马驰骤。
遥青缥渺。彭蠡湖天晓。葭管动,阳回早。
香闺添綵线,画阁薰龙脑。
人何处,楼船官烛寒相照。
星渚环山堞,战垒埋荒草。伤往迹,浑如扫。
炉峰烟未改,鹿洞云还绕。
涛万叠,月明一点匡庐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