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西流,双星初会,填河佳节。
绛烛高烧,湘帘暮捲,歌舞当筵设。
宾朋胶漆,披襟引满,领取澹云新月。
暑将残、秋光一片,先到凤城双阙。
针楼儿女,竞陈瓜果,自笑吾生全拙。
急管繁丝,好天良夜,莫问萧萧发。
周郎在座,伊凉悲壮,千古风流堪接。
叹刘项、纷纷蚁战,英雄销歇。
大火西流,双星初会,填河佳节。
绛烛高烧,湘帘暮捲,歌舞当筵设。
宾朋胶漆,披襟引满,领取澹云新月。
暑将残、秋光一片,先到凤城双阙。
针楼儿女,竞陈瓜果,自笑吾生全拙。
急管繁丝,好天良夜,莫问萧萧发。
周郎在座,伊凉悲壮,千古风流堪接。
叹刘项、纷纷蚁战,英雄销歇。
这首《永遇乐·其三》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梁清标所作,描绘了七夕之夜观剧的情景,主题围绕着牛郎织女的传说和历史人物项羽与刘邦的故事。诗人通过描绘双星交汇、灯火辉煌的场景,烘托出浓厚的节日气氛。他赞赏宾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大家在欢乐中暂忘俗务的轻松心情。
“针楼儿女”一句,暗指女子们在节日里展示手工技艺,制作精美的瓜果,诗人自嘲生平平凡,与之相比显得拙朴。接着,诗人借音乐和夜晚的美好,劝告众人不必过于忧虑时光流逝和个人衰老。
“周郎在座,伊凉悲壮”中的“周郎”可能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周瑜,这里象征着英雄气概;“伊凉”则是古代的乐曲名,诗人借此表达对英雄风流的向往。最后,诗人感叹历史上的英雄如刘项争霸般短暂,如今都已烟消云散,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词以七夕为背景,融合了神话传说与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英雄逝去的哀叹。
矜才病凌乱,夸博苦堆垛。
原厥正始音,二者无一妥。
先生论诗法,燎然若观火。
苦心追甫白,抗志逼阮左。
穿穴贯古今,灵根辟关锁。
长句力稍弱,峭折趣亦颇。
余体极精奥,刚健含婀娜。
我本不羁人,疏节而礌砢。
下笔忽千言,余子笑琐琐。
惟有读君诗,顿觉我词伙。
非我好自抑,君诗实胜我。
世俗少知音,郁郁情无那。
凤凰鄙燕雀,修蛇贱蠃蜾。
笑喜誉则忧,不须计幺么。
抱此见先哲,点首定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