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梵刹半金陵,谁得头陀最上乘。
雪里摊经花不著,文殊原是五台僧。
六朝梵刹半金陵,谁得头陀最上乘。
雪里摊经花不著,文殊原是五台僧。
这首明代诗人佘翔的《怀长干恩公》描绘了一幅与佛教禅修相关的场景。首句“六朝梵刹半金陵”暗示了诗人在六朝古都南京,众多寺庙中回忆起长干寺的恩公,可能是一位修行高深的和尚。"谁得头陀最上乘"进一步强调了对这位禅师超凡修行的敬仰,头陀是佛教中的苦行僧,"最上乘"则指其达到了修行的极高境界。
后两句“雪里摊经花不著,文殊原是五台僧”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恩公在严寒雪地里研读佛经的专注,连雪花都不忍打扰。这里将恩公比作文殊菩萨,文殊是智慧的象征,五台山又是其道场,表明恩公不仅修行精进,且智慧非凡,如同五台山的文殊僧人。
整首诗以怀旧和赞美为主,表达了诗人对长干恩公的深深敬仰和对佛法修行的崇高品质的推崇。
白云在天不可呼,明月岂肯留庭隅。
怪君西行八百里,清坐十日一事无。
路人不识呼尚书,但见凛凛雄千夫。
岂知入骨爱诗酒,醉倒正欲蛾眉扶。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欧阳、赵、陈皆我有,岂谓夫子驾复迂。
尔来又见三黜柳,共此煖热餐毡苏。
酒肴酸薄红粉暗,祇有颍水清而姝。
一朝寂寞风雨散,对影谁念月与吾。
何时归帆溯江水,春酒一变甘棠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