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宇宙内,斯人独长勤。
谁立万古心,所赖大圣人。
六籍开知见,耳目长得新。
元气岂岳降,此地传绂麟。
佳气远弥蔼,况乃亲炙存。
杏坛沛时雨,高弟集如云。
当时侍讲席,所志皆求仁。
仁也人心耳,五十何无闻。
稽首奠心曲,诱衷希圣神。
悠悠宇宙内,斯人独长勤。
谁立万古心,所赖大圣人。
六籍开知见,耳目长得新。
元气岂岳降,此地传绂麟。
佳气远弥蔼,况乃亲炙存。
杏坛沛时雨,高弟集如云。
当时侍讲席,所志皆求仁。
仁也人心耳,五十何无闻。
稽首奠心曲,诱衷希圣神。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所作的《谒阙里庙庭》,表达了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敬仰和对仁爱精神的追求。首句“悠悠宇宙内,斯人独长勤”赞扬孔子在广袤宇宙中以独特的勤勉精神影响后世。接下来,“谁立万古心,所赖大圣人”强调了孔子作为千古伟人的地位,他的智慧开启人们的认知。
“六籍开知见,耳目长得新”颂扬孔子通过六经(儒家经典)传播知识,使人们耳目常新。诗人认为孔子的教诲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天地元气,此处借“元气岂岳降,此地传绂麟”表达其神圣性。接下来的“佳气远弥蔼,况乃亲炙存”进一步描绘了孔子道德教化的影响深远,仿佛佳气笼罩,亲受其教诲的人们更能体会其深意。
“杏坛沛时雨,高弟集如云”运用比喻,将孔子的教导比作及时雨,弟子众多且优秀,如同云聚。诗人回忆自己曾亲聆孔子教诲,志在求仁,“当时侍讲席,所志皆求仁”。他认为仁是人的本性,即使年过五十,仍应追求不已。
最后两句“仁也人心耳,五十何无闻”直抒胸臆,表达对孔子仁爱精神的深深敬仰,即使到了五十岁,也不应停止学习和实践仁德。结尾“稽首奠心曲,诱衷希圣神”以虔诚的态度,表达对孔子的崇敬和向圣人之心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充满了对孔子的景仰和对儒家伦理的推崇。
陈侯隽拔人所羡,岁晚江湖初识面。
已闻清论至更仆,更读新诗欲焚砚。
天子无由熟姓名,诸公固合思论荐。
乌靴况已踏台省,黑绶未得辞州县。
落落逢人愈难合,欣欣顾我能忘倦。
跬步粗官别经岁,角巾广坐今相见。
绕郭青山叠寒玉,萦堤远水铺文练。
明红靓白花千树,隔叶跳枝莺百啭。
佳时苦雨已萧索,落蕊随风还面旋。
纵无供帐出郊野,尚有清樽就闲燕。
脱遗拘检任真率,放恣嘲谐较豪健。
东廊解榻不共语,明日离亭空眷眷。
卿月无光没使星,属封涕泪逐霜零。
敝裯旧服从身殓,素节清风到目瞑。
澄汰浊流师孟博,诛求横赋罪延龄。
尘埃尚父当年玉,寂寞韦贤奕世经。
千里九秋伤旅榇,一门三相起家庭。
谁提大笔书功行,为激贪夫作美铭。
雕栏闲倚,瑞雪霁、浣出人间金碧。
下想名园,芳心多少,欲占九州颜色。
洞开路入丹汉,自是神仙真宅。
寒吟外,看歌云舞雪,光阴难得。
谁共怀古意,东海一老,居易头垂白。
自此英雄,功名相继,空有寂寥遗迹。
圣贤电拂休笑,离合许多宾客。
使君乐与人同,且对云门斜日。
湘山富佳色,韫蓄人未知。
天球有馀润,草木蒙其私。
联绵固不恶,峭独看愈奇。
兹峰岂飞来,兴尽留于斯。
云烟惨么么,灌莽纷离披。
名虽异星渚,实不愧仇池。
惜无小白花,密雪蒙疏枝。
教僧营小筑,便是补陀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