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读新诗意戄如,虹光连夜贯吾庐。
山东群盗无宁日,海内何人有定居。
三尺尚存腰下剑,一编不废案头书。
高轩来日能相过,玉屑霏霏听绪馀。
每读新诗意戄如,虹光连夜贯吾庐。
山东群盗无宁日,海内何人有定居。
三尺尚存腰下剑,一编不废案头书。
高轩来日能相过,玉屑霏霏听绪馀。
这首明代吴俨所作的《次答泾川》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时局动荡、民生艰难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传统的坚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首联“每读新诗意戄如,虹光连夜贯吾庐”,开篇即以“新诗”引出,暗示诗人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忧虑与反思,仿佛夜空中划过的彩虹,既美丽又令人忧心。这里的“虹光”不仅指诗歌的光芒,也暗喻着希望与梦想,但“连夜贯吾庐”则强调了这种希望的短暂与不易实现。
颔联“山东群盗无宁日,海内何人有定居”,直接点明了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山东作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此处泛指全国,群盗四起,民不聊生,没有安定的日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颈联“三尺尚存腰下剑,一编不废案头书”,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与理想的坚持。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仍保持着对正义与知识的追求,无论是身怀武艺(三尺剑)还是勤于学问(一编书),都体现了其内心深处的坚定与执着。
尾联“高轩来日能相过,玉屑霏霏听绪馀”,则以期待友人的来访,寄托了诗人渴望交流思想、寻求共鸣的愿望。同时,“玉屑霏霏听绪馀”一句,以细腻的比喻描绘了诗人期待与友人共话时的宁静与美好,体现了在动荡世界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与个人理想的坚守,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希望的憧憬,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远的作品。
飞红犹湿前宵雨,好春也懒归去。
日潋池心,山摇萍际,夏气先烘晴宇。笛声凄楚。
正倦倚薰风,吹凉前浦。
艳说荷花,焉知结子此心苦。芳讯凭谁为主。
更番催令节,佳期无阻。
掠燕频低,遮鱼未稳,贴水钱钱堪数。愿春小住。
便开晚蔷薇,番风应许。一任菱船,清歌江畔路。
斜帆天际小。对萧萧荒陂,尚衔残照。
断塔摇烟,战半林黄叶,似愁难扫。
几点轻沤,应笑我、尘栖茸帽。
故垒西边,霜角吟秋,鬓丝催老。知否萝阴孤啸。
怕闭了哀弦,更添凄悄。
旧约匆匆,问片云凉屿,甚时垂钓。
莫上层楼,人渐远、江南寒早。
一寸相思难寄,征鸿又杳。
人去天寒,江空岁晚,与君携手层岚。带一分酸。
离心未饮先酣。
十年水驿烟邮惯,奈而今、不是江南。
荡秋魂、一尺荒波,湿了征衫。
桓郎已自伤摇落,问归鸿声里,此别何堪。
短鬓难搔,衰杨一样毵毵。
斜阳尚在孤城角,近黄昏、不见征帆。
待何时、月下幽坊,玉尘重谭。
烟萝无恙,问春归几许,幽人先觉。
宛转溪桥晴翠泻,输与閒鸥栖托。
屋借林围,泉因笕引,差可团蒲著。
独随霞往,一襟真想绵邈。
还忆四壁弦歌,东风瓢瞥,旧梦浑如昨。
甚日白田残月里,许我重携松屩。
谢笠冲寒,呼筇溯远,来践琴边约。
南云归晚,故山应有猿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