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阳台.甲戌中冬,予有夔州之役。漱泉送予江上,赋此别之》
《高阳台.甲戌中冬,予有夔州之役。漱泉送予江上,赋此别之》全文
清 / 冯煦   形式: 词

人去天寒,江空岁晚,与君携手层岚。带一分酸。

离心未饮先酣。

十年水驿烟邮惯,奈而今、不是江南。

荡秋魂、一尺荒波,湿了征衫。

桓郎已自伤摇落,问归鸿声里,此别何堪。

短鬓难搔,衰杨一样毵毵。

斜阳尚在孤城角,近黄昏、不见征帆。

待何时、月下幽坊,玉尘重谭。

(0)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离别画面。"人去天寒,江空岁晚",寥寥八字,便勾勒出江边送别的凄清景象,寒意透骨,时光静寂。"与君携手层岚",写出词人与友人一同登高望远,试图借此排遣离愁。

"带一分酸,离心未饮先酣",表达出离别之际,情感的酸楚还未品尝,内心已先被离愁淹没。"十年水驿烟邮惯",回忆起过去的十年,两人常在水路驿站中通信,如今却面临永别,更显哀伤。

"荡秋魂、一尺荒波,湿了征衫",借景抒情,秋水荒波打湿了行人的衣衫,象征着离别的泪水和内心的失落。接下来,词人以桓郎自比,感叹自己如同落叶般凋零,"问归鸿声里,此别何堪",借鸿雁之鸣,表达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短鬓难搔,衰杨一样毵毵",描绘出词人鬓发稀疏,如同衰败的杨柳,形象地刻画出老去的容颜和沉重的心情。"斜阳尚在孤城角,近黄昏、不见征帆",夕阳余晖映照孤城,却未能挽留友人的离去,黄昏时分仍不见归舟,增添了离别的悲凉。

最后,词人期待着月夜下重逢的时刻,在幽静的小巷深处,再次与友人共话往昔,"待何时、月下幽坊,玉尘重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冯煦的这首《高阳台》以深沉的笔触,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时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憧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冯煦

冯煦
朝代:清

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阳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
猜你喜欢

天童山溪上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

溪深树密无人处,唯有幽花渡水香。

(0)

送曹杜赴试礼部

霜风琅琅鸣鼓鼙,鸟寒夜噪树折枝。

居者不出行者归,厩马解衔车弃脂。

长河夜冰船就维,百贾晏起朝闭扉。

为问当今行者谁,出门千里到何时。

母送拊背父叹嘻,儿惜欲去哭挽衣。

上马反顾纷涕洟,非所愿欲去何为。

家虽有田丰岁稀,所得偿公不及私。

况望膻芗事庭闱,结发从学今十期。

始自有志徇孔姬,岂愿从世成依违。

高堂华发纡素丝,暮年待子为光辉。

望我日久莫报之,苟得一笑辱弗辞。

况望三釜家无饥,吾于二子久所知。

怪其才高所就卑,今乃语此诚可思。

近闻天子变典彝,欲拨旧况收新奇。

子行出仕适其期,骅骝得路无衔羁。

罢酒行矣无自迟,去取天宠酬亲慈。

(0)

山中·其一

缭碧萦青一径深,倦随扶老上遥岑。

耕云自识本来面,曝日谁知见在心。

浮世事如风雨过,贵人头亦雪霜侵。

草庵虽窄乾坤阔,野鹤孤云不可寻。

(0)

春晚杂兴十二首·其七

随分栽蔬复种花,逐时温酒又煎茶。

两儿能售严州屋,便可归来共一家。

(0)

春日小园即事十首·其四

摘花不恤种花难,几日工夫一日残。

最是好花留不得,不如只种菜花看。

(0)

胡笳曲.三拍

三年奔走空皮骨,三年笛里关山月。

中天月色好谁看,豺狼塞路人烟绝。

寒刮肌肤北风利,牛马毛零缩如猬。

塞上风云接地阴,咫尺但愁雷雨至。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