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奔走空皮骨,三年笛里关山月。
中天月色好谁看,豺狼塞路人烟绝。
寒刮肌肤北风利,牛马毛零缩如猬。
塞上风云接地阴,咫尺但愁雷雨至。
三年奔走空皮骨,三年笛里关山月。
中天月色好谁看,豺狼塞路人烟绝。
寒刮肌肤北风利,牛马毛零缩如猬。
塞上风云接地阴,咫尺但愁雷雨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塞将士的孤独与苦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争生活的无奈感受。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如“三年奔走空皮骨”与“三年笛里关山月”,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出将士们身心的消耗。
“中天月色好谁看,豺狼塞路人烟绝。”这一句通过描写明亮孤独的月光,以及荒凉无人的边塞景象,强化了将士的寂寞感。这里的“豺狼”不仅形容了自然环境的凄厉,也隐喻着战争带来的危险与恐怖。
“寒刮肌肤北风利,牛马毛零缩如猬。”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边塞严寒的气候以及动物在极端天气下的挣扎状态,通过对比,突出了人与自然共同承受着严酷环境的命运。
“塞上风云接地阴,咫尺但愁雷雨至。”最后两句则以宏大的景象展现了边塞的辽阔与将士内心的忧虑。诗人通过对风云变化的观察,预感到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动荡,也映射出将士们对于未知命运的不安与恐惧。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意境、鲜明的对比和丰富的情感,成功地构筑了一个边塞生活的氛围,并传达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怀。
我有方寸地,中涵万古天。
几回欲施布,地步狭且偏。
起来行摩挲,天地万物如我何。
天地苦不宽,万物苦不多。
沧海沿荡荡,而岂蠡能测。
碌碌伯伦辈,何止容数百。
欲作郝隆晒,却恐金乌敛。
彩阳光败欲作仁裕洗,却恐天吴震慑波涛起。
韬锋晦迹且随时,磊磊落落徒尔为。
不如放出别肠三百丈,停蓄丹田为酒池。
瓮头饮醉瓮底卧,开口笑歌拍手和。
倒囊倾出千黄金,铸取仙人刘白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