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湍水岩祷雨诗·其一》
《湍水岩祷雨诗·其一》全文
宋 / 杨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湍水龙潭古迹遗,不因老叟有谁知。

乡人祷雨无灵日,云魃常旸尚在时。

说与县家诚且信,去从潭所宿为期。

回头甘泽苏枯槁,插种工夫未是迟。

(0)
翻译
湍急的水流环绕着古老的龙潭遗迹,如果不是年迈的老人提起,谁会知道这里。
乡亲们祈求下雨的日子总是无效,干旱的云怪时常出现,阳光依旧炽烈。
我告诉县里的官员,这潭水确实灵验,我们约定去潭边住宿以见证奇迹。
回头一看,潭水带来的甘霖能复苏干涸的土地,现在播种还不算晚。
注释
湍水:形容水流急促。
龙潭:古代传说中的神秘水潭。
老叟:年长的男子。
祷雨:向神灵祈求降雨。
云魃:古人对干旱天气的称呼。
旸:晴天。
诚且信:真诚且可信。
潭所:龙潭所在的地方。
甘泽:滋润的雨水。
枯槁:干枯、缺乏生机。
插种:种植农作物。
工夫:时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朴而神秘的山水画卷。"湍水龙潭古迹遗"一句,通过对“湍水”和“龙潭”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历史的沉淀,同时也透露出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变化。"不因老叟有谁知"则表达了诗人对古迹遗存的感慨,以及时代变迁、记忆消散之情。

接下来的"乡人祷雨无灵日,云魃常旸尚在时",反映出农村生活中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依赖与期待。"祷雨"一词,既展示了农业生产对自然恩恵的渴望,也流露出了一种古朴而纯粹的信仰。

至于"说与县家诚且信,去从潭所宿为期",则是诗人传达了对地方官府的一种期待和信任,同时也暗示了官民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以及对于雨水恩泽到来的共同期盼。

最后两句"回头甘泽苏枯槁,插种工夫未是迟"展现了雨后景象的美好以及农业劳动的紧迫性。"甘泽"指的是雨后的滋润,"苏枯槁"则形容了干枯之物因雨水而复苏生机,而"插种工夫未是迟"强调了农事的紧要与及时。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水古迹、乡村生活、祷雨仪式以及农业劳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历史感和生机活力的画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作者介绍

杨简
朝代:宋

(1141—1226)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庭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尝知乐平县,兴学校,教生徒,邑内夜无盗警,路不拾遗。光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
猜你喜欢

题竹轩

劲节孤根得地深,清虚谁识子猷心。

当时不是琅玕种,月下何由听凤琴。

(0)

九曜石

九峰参立倚空明,好事传闻应列星。

运石早知能赎罪,上书何必待缇萦。

(0)

宝象峰胜因寺

鸿濛谁辟此山川,龙象新开二十年。

最恨东坡早仙去,只教蒲涧入诗篇。

(0)

杨柳枝·其四

小桥风定绿烟垂,几送行人此别离。

蹀躞玉骢嘶草去,啼莺寂寞雨千丝。

(0)

读白诗效其体·其一

我贫良亦艰,未老生白须。

策名奉常第,年已三十馀。

半生苦无几,宁不欲疾驱。

山麋野而僻,所至皆崎岖。

一登督视府,两驾太守车。

意见有不合,索去不待炊。

所以二十载,同一优侏儒。

岂如云水身,自适瓜芋区。

夕吾酒一瓢,朝吾饭一盂。

贫贱与富贵,本自无羞殊。

寄语刘伯龙,毋烦鬼揶揄。

(0)

和放翁社日四首·其三社酒

春风泼醅瓮,夜雨鸣糟床。

相呼荐蠲洁,洗盏方敢尝。

不辞酩酊红,所愿䆉稏黄。

家家饭牛肥,岁岁浮蛆香。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