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金方跃冶,良玉已辞岩。
百炼光无夺,连城质不凡。
安公龙为驾,和氏泪留衫。
大训应同列,工师底用监。
既追无斧迹,巧琢讶神劖。
喜是充庭贡,惭为韫椟缄。
在沙原藉镬,次玉漫论瑊。
允矣为章美,光华佐黻函。
精金方跃冶,良玉已辞岩。
百炼光无夺,连城质不凡。
安公龙为驾,和氏泪留衫。
大训应同列,工师底用监。
既追无斧迹,巧琢讶神劖。
喜是充庭贡,惭为韫椟缄。
在沙原藉镬,次玉漫论瑊。
允矣为章美,光华佐黻函。
此诗《赋得追琢其章》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通过对金玉的比喻,展现了对工艺与品质的赞美。诗中以“精金”、“良玉”象征卓越的技艺与非凡的品质,通过“跃冶”、“辞岩”、“无夺”、“不凡”等词描绘了金玉从自然到精美的转化过程,强调了其经过精心雕琢后的独特价值。
“安公龙为驾,和氏泪留衫”两句,运用典故,将金玉比作珍贵的宝物,同时借“安公”与“和氏”的故事,表达了对金玉之美的赞叹与珍惜之情。接下来,“大训应同列,工师底用监”则进一步强调了金玉作为重要贡品的地位,以及对其制作工艺的严格要求。
“既追无斧迹,巧琢讶神劖”两句,赞美了工艺的精湛与巧妙,即使在精细雕琢的过程中也难以察觉斧凿的痕迹,仿佛是神力所为。最后,“允矣为章美,光华佐黻函”总结全诗,表达了对金玉之美及其所代表的工艺成就的高度评价,认为它们不仅装饰了宫廷,也增添了国家的荣耀与光彩。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典故,展现了对金玉之美及背后精湛工艺的深刻赞赏,同时也体现了对国家繁荣与文化传承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