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不可至,景行良在兹。
彬彬七十子,乃幸生同时。
大道若河汉,微言辨渑淄。
安得游其间,北面质所疑。
循循善诱人,岂在多言辞。
末世骋私辩,徒令乱人思。
小言必破义,愚者长受欺。
一唱复百和,乱丝更棼之。
遂遗无穷祸,烈火及书诗。
高山不可至,景行良在兹。
彬彬七十子,乃幸生同时。
大道若河汉,微言辨渑淄。
安得游其间,北面质所疑。
循循善诱人,岂在多言辞。
末世骋私辩,徒令乱人思。
小言必破义,愚者长受欺。
一唱复百和,乱丝更棼之。
遂遗无穷祸,烈火及书诗。
这首明代诗人唐时升的《和拟古九首·其三》以高山和景行为比喻,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仰慕和对知识大道的追求。"高山不可至,景行良在兹",意指高山仰止,圣贤之道虽难以企及,但其光辉仍令人向往。"彬彬七十子,乃幸生同时",借孔子门徒的盛况,表达对能与学问大家共处一个时代的庆幸。
诗中提到"大道若河汉,微言辨渑淄",将大道比作宽广的银河,微妙的教诲如分辨渑池和淄水般精微,强调了学习的深奥与细致。诗人渴望能亲身参与其中,"安得游其间,北面质所疑",表达出向大师请教的热切愿望。
接下来,诗批评了后世学术界"末世骋私辩,徒令乱人思"的现象,指出过度的私人争论只会导致混乱,"小言必破义,愚者长受欺",暗示了言辞琐碎会破坏真理,使愚者更容易被欺骗。
最后,诗人担忧这种混乱会进一步蔓延,"一唱复百和,乱丝更棼之",如同乱麻一般难以理清,最终导致"遂遗无穷祸,烈火及书诗",即学术纷争可能引发更大的灾祸,殃及文献。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既表达了对学术的敬仰,也揭示了学术争端的危害,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