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拟古九首从京师归以篇籍自娱有感辄赋·其三》
《和拟古九首从京师归以篇籍自娱有感辄赋·其三》全文
明 / 唐时升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高山不可至,景行良在兹。

彬彬七十子,乃幸生同时。

大道若河汉,微言辨渑淄。

安得游其间,北面质所疑。

循循善诱人,岂在多言辞。

末世骋私辩,徒令乱人思。

小言必破义,愚者长受欺。

一唱复百和,乱丝更棼之。

遂遗无穷祸,烈火及书诗。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唐时升的《和拟古九首·其三》以高山和景行为比喻,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仰慕和对知识大道的追求。"高山不可至,景行良在兹",意指高山仰止,圣贤之道虽难以企及,但其光辉仍令人向往。"彬彬七十子,乃幸生同时",借孔子门徒的盛况,表达对能与学问大家共处一个时代的庆幸。

诗中提到"大道若河汉,微言辨渑淄",将大道比作宽广的银河,微妙的教诲如分辨渑池和淄水般精微,强调了学习的深奥与细致。诗人渴望能亲身参与其中,"安得游其间,北面质所疑",表达出向大师请教的热切愿望。

接下来,诗批评了后世学术界"末世骋私辩,徒令乱人思"的现象,指出过度的私人争论只会导致混乱,"小言必破义,愚者长受欺",暗示了言辞琐碎会破坏真理,使愚者更容易被欺骗。

最后,诗人担忧这种混乱会进一步蔓延,"一唱复百和,乱丝更棼之",如同乱麻一般难以理清,最终导致"遂遗无穷祸,烈火及书诗",即学术纷争可能引发更大的灾祸,殃及文献。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既表达了对学术的敬仰,也揭示了学术争端的危害,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作者介绍
唐时升

唐时升
朝代:明

唐时升(1551~1636)明代学者。字叔达,号灌园叟,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受业归有光,年未三十,弃举子业,专意古学,工诗文,用词清浅,善画墨梅。家境贫寒,然好助人,人称好施与。与娄坚、李流芳、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又与里人娄坚、程嘉燧并称“练川三老”。
猜你喜欢

代某挽姊

有恨忽凋花姊妹;无缘再住屋东西。

(0)

灵峰洞

论石之奇,直使米襄阳下拜;

喜山之僻,未许谢康乐来游。

(0)

挽张之洞联

负儒林宿望,远绍旧学,近启新知,教士有方,天下英才尽桃李;

为国家重臣,出任疆圻,入参枢密,骑箕太早,神州宪政甫萌芽。

(0)

挽张之洞联

本宰相才,任天下重,数十年经邦治国,备极艰难,际兹图富图强,立宪未成身遽死;

以哲学术,开文教宗,二三日梁木泰山,忽焉颓坏,从此安仰安放,招魂犹望鹤归来。

(0)

挽仰昕侄媳王夫人联

在粤勤定省,寓湘敦节俭,赴甘陇历辛劳,宗族称贤,更难忘六载京华,绕膝最为吾母爱;

事亲尽孝诚,相夫著敬庄,教儿孙兼顾复,死生顿隔,且撰就一篇家传,伤心怕遣阿翁知。

(0)

端州桂林书院联

小山旧近使君居,望月思乡,正香满蟾宫,可许八公移桂种;

广厦新成多士庇,临风作赋,愿学宗鹿洞,好凭五子证薪传。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