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易台边五粒松,古楠高竹重谁容。
亭心仙液流名派,湖面青螺立几峰。
一笑却疑天上下,两翁真似梦中逢。
对床短烛商行止,世事那堪老去慵。
写易台边五粒松,古楠高竹重谁容。
亭心仙液流名派,湖面青螺立几峰。
一笑却疑天上下,两翁真似梦中逢。
对床短烛商行止,世事那堪老去慵。
这首明代林俊的《宿海天亭》诗,描绘了诗人夜宿海天亭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充满了深邃的意境与哲思。
首联“写易台边五粒松,古楠高竹重谁容”,以“易台”点出地点,暗示此处为文人雅士常游之地。五粒松与古楠高竹并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暗含着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流转。然而,“重谁容”三字,却在赞美之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仿佛这些自然之物虽雄伟壮观,却无人能真正欣赏或理解其价值。
颔联“亭心仙液流名派,湖面青螺立几峰”,进一步展开画面。海天亭内,仿佛有仙液流淌,象征着清静与超脱;而湖面上,青螺般的山峰矗立,既展现了山水之美,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与不息。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壮丽,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颈联“一笑却疑天上下,两翁真似梦中逢”,是全诗情感的转折点。诗人独自一人,面对如此美景,不禁发出会心一笑,但这一笑却又让他感到仿佛置身于天上,与世隔绝。同时,他似乎在梦中遇到了两位老友,这份情感上的共鸣,让他的心灵得到了慰藉。这一联将现实与梦境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尾联“对床短烛商行止,世事那堪老去慵”,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感慨。在简陋的环境中,与朋友相对而坐,借短烛之光讨论人生道路,面对世事的纷扰,诗人感到难以承受,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无力感更加明显。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友情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匠人执斤墨,采度将有期。
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
疾风吹猛燄,从根烧到枝。
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
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
不如粪土英,犹有人掇之。
已矣勿重陈,重陈令人悲。
不悲焚烧苦,但悲采用迟。
老诲心不乱,庄戒形太劳。
生命既能保,死籍亦可逃。
嘉肴与旨酒,信是腐肠膏。
艳声与丽色,真为伐性刀。
补养在积功,如裘集众毛。
将欲致千里,可得差一毫。
颜回何为者,箪瓢才自给。
肥醲不到口,年不登三十。
张苍何为者,染爱浩无际。
妾媵填后房,竟寿百馀岁。
苍寿有何德,回夭有何辜。
谁谓具圣体,不如肥瓠躯。
遂使世俗心,多疑仙道书。
寄问卢先生,此理当何如。
冉牛与颜渊,卞和与马迁。
或罹天六极,或被人刑残。
顾我信为幸,百骸且完全。
五十不为夭,吾今欠数年。
知分心自足,委顺身常安。
故虽穷退日,而无戚戚颜。
昔有荣先生,从事于其间。
今我不量力,举心欲攀援。
穷通不由己,欢戚不由天。
命即无奈何,心可使泰然。
且务由己者,省躬谅非难。
勿问由天者,天高难与言。
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
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
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
人老多忧累,我今婚嫁毕。
心安不移转,身泰无牵率。
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
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
一裘煖过冬,一饭饱终日。
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
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
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傍观愚亦见,当己贤多失。
不敢论他人,狂言示诸侄。
子骋丹青日,予当丑老时。
无劳役神思,更画病容仪。
迢递麒麟阁,图功未有期。
区区尺素上,焉用写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