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匠人执斤墨,采度将有期。
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
疾风吹猛燄,从根烧到枝。
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
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
不如粪土英,犹有人掇之。
已矣勿重陈,重陈令人悲。
不悲焚烧苦,但悲采用迟。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匠人执斤墨,采度将有期。
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
疾风吹猛燄,从根烧到枝。
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
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
不如粪土英,犹有人掇之。
已矣勿重陈,重陈令人悲。
不悲焚烧苦,但悲采用迟。
这是一首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不满和悲哀的情感,通过描写大树被砍伐、焚烧的过程来寓意人世间才华的埋没和时机的错过。诗中“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表现了发现的惊喜,而“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则形象地描绘了大树的雄伟。接着“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暗示了对权贵需要的迎合与利用。
然而,到了“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一句,诗意急转,展示了毁灭的景象。“疾风吹猛燄,从根烧到枝”则加重了破坏的力度。紧接着,“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和“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两句,反映出从培育到毁灭的巨大反差,表达了对才华被埋没的哀叹。
最后,“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不如粪土英,犹有人掇之。已矣勿重陈,重陈令人悲。不悲焚烧苦,但悲采用迟。”几句,则深化了诗人的感慨,通过对比普通泥土仍有人珍视,而天赋的才华却因时机不遇而被弃,表达了深切的悲哀和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怀的寓意之作。
千古大名下,五福几人全。
相如妙龄词赋,一降冠群贤。
姓字家传户说,丰表芒寒色正,星日丽青天。
朱服赤墀里,绿发玉堂仙。忽西风,吹梦破,海成田。
冥冥造物,云龙风虎又夤缘。
两代斯文盟主,百载中朝元老,雅望更谁先。
好藉金莲烛,寿酒要如川。
莼鲈江上秋风早。四海狂澜惊既倒。
明知不是入时人,闭户十年成却埽。
故人落落晨星少。红叶黄花依旧好。
登临信美自然情,坐觉光风容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