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芳遗所思,所思道幽绝。
濯发沐兰膏,卷然在发末。
鴂啼众芳萎,微物固先识。
我方行迈迈,我载歌昔昔。
操舟入觞深,被发出梁沫。
至人本神游,讵知见者惑。
畏途窘善步,变境乏全德。
委顺天地间,谁主复谁客。
采芳遗所思,所思道幽绝。
濯发沐兰膏,卷然在发末。
鴂啼众芳萎,微物固先识。
我方行迈迈,我载歌昔昔。
操舟入觞深,被发出梁沫。
至人本神游,讵知见者惑。
畏途窘善步,变境乏全德。
委顺天地间,谁主复谁客。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名为《再和(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怀念,以及面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思考。
“采芳遗所思,所思道幽绝。”开篇两句,诗人通过采集花卉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微妙而又难以言说的。这里的“遗”字用得十分传神,它不仅指物质上的留下,更有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和留恋。
“濯发沐兰膏,卷然在发末。”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洗发、涂抹香膏的情景。这里的“濯”字意味着清洁,而“沐”则是指用水浸润,这些动作细腻地展示了诗人与自然亲近的状态。
“鴂啼众芳萎,微物固先识。”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观察小鸟啄食花朵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中每一微小事物都怀有深刻认识和情感的态度。
“我方行迈迈,我载歌昔昔。”这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漫步状态,以及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歌唱。
“操舟入觞深,被发出梁沫。”这里诗人描述自己驾舟进入水域深处,波纹溅起的情景。这种场景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旅途,还隐喻着他内心的探索和深度。
“至人本神游,讵知见者惑。”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最高境界的追求,即精神上的自由漫游。同时,也反问那些只停留在表象识别上的人们,是否能够真正理解这种精神状态。
“畏途窘善步,变境乏全德。”诗人接着写道,他对于旅途中的艰难和变幻保持着敬畏之心,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中努力保持完整的品德。
最后,“委顺天地间,谁主复谁客。”这两句则是对整个自然世界和宇宙秩序的一种超然态度,诗人似乎在质疑在这个广阔的宇宙中,到底什么才是主体,什么又是客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精神世界深刻而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野烧荒村晚,苍山古戌平。
隔林微觉断,入水自然明。
苦雾光难灭,空原响渐生。
阴厓开月晦,衰陇减秋声。
暖逼龙蛇蛰,寒催雨雪晴。
夕烽馀百战,曙鸟起三更。
鬼火枯桑出,渔灯细杵鸣。
草根收坠露,云外掩孤城。
绝塞衣偏冷,飘蓬客易惊。
柴门倚牛斗,河汉浩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