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散常抛卷,斋厨久饭蔬。
偶寻高士传,慵读梵王书。
曝砌龟翻甓,窥罂雀伺鱼。
无人共幽事,洗笔润方诸。
服散常抛卷,斋厨久饭蔬。
偶寻高士传,慵读梵王书。
曝砌龟翻甓,窥罂雀伺鱼。
无人共幽事,洗笔润方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孙贻在病愈后,心境与日常生活的微妙变化。诗中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展现了他从繁忙到悠闲、从世俗到精神世界的转变。
首句“服散常抛卷”,透露出诗人过去常常服用草药以保持健康,而现在却将这些习惯抛诸脑后,转而拿起书籍阅读,暗示着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超越了对身体健康的执着。接着,“斋厨久饭蔬”一句,描述了他长久以来以素食为主食的生活状态,现在或许有所改变,显示出生活态度的调整。
“偶寻高士传,慵读梵王书”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他偶尔会寻找古代高士的故事来阅读,表现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同时,对于佛教经典,他则显得懒于深入研读,可能是因为更倾向于现实世界的精神探索而非宗教信仰。
“曝砌龟翻甓,窥罂雀伺鱼”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阳光下,乌龟在砖块上晒太阳,翻动着身姿;而旁边的瓶子中,小鸟正窥视着水中的鱼儿。这些自然界的场景,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无人共幽事,洗笔润方诸”表达了诗人独自享受宁静时光的情景。他独自一人,洗笔润墨,似乎在准备书写或绘画,但没有人在旁分享这份乐趣。这既体现了他的孤独,也暗示着他找到了自我心灵的慰藉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从病愈后的内心世界到日常生活的变化,以及他在精神追求上的独特视角。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高士精神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作品。
词曹新调补,术学久坚完。
有位欲行志,爱民无小官。
脂车乘短日,山国动微寒。
即听佳声满,贤劳岂或叹。
予怜拒霜好,独立冠彫穷。
故腊新移至,今年曲爱隆。
栽培曾倩圃,灌溉每呼僮。
覆护障炎日,枝撑禦暴风。
欲高歼隘叶,待盛拓芳丛。
不取蒿莱蔽,那妨雨露濛。
翠行疏密等,微径往来通。
恐折频驱雀,忧衰屡灭虫。
清秋方淡薄,碧蕊已玲珑。
占表如争胜,藏身若养蒙。
绿幢擎蓶扈,圆玉琢青葱。
美操寒中辨,丹心日已充。
不甘为菊后,渐见出篱东。
虽本生成力,宁非养治功。
从容延晚节,次第待轻红。
肯学杨花雪,悠悠负主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