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绮罗下,岂识渔阳道。
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渔阳万里远,近于中门限。
中门逾有时,渔阳常在眼。
生在绮罗下,岂识渔阳道。
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渔阳万里远,近于中门限。
中门逾有时,渔阳常在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聂夷中的《杂怨(其一)》,描绘了一个生活在富贵之家的女子,虽然从未亲身经历过渔阳边塞的艰苦生活,但因她的良人被征戍到那里,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她无法亲身前往,只能在梦中与良人相会,而即使梦境中的距离似乎比实际的中门门槛还要近,现实中的渔阳却遥不可及,仿佛永远在眼前萦绕。诗人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展现了战乱时期女性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担忧,富有情感共鸣。
争途苦不前,贫病遂连牵。
向暮同行客,当秋独长年。
晚花唯有菊,寒叶已无蝉。
吏部逢今日,还应瓮下眠。
久是天涯客,偏伤落木时。
如何故国见,更欲异乡期。
鸟暮东西急,波寒上下迟。
空将满眼泪,千里怨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