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
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馀。
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
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
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
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
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
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
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
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
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
愿以藤为戒,铭之于座隅。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
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馀。
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
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
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
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
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
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
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
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
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
愿以藤为戒,铭之于座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开篇两句“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通过对藤萝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其繁茂而又柔弱的特性。接着,“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馀”一句点出了虽然藤萝外表看似美丽,但实则可能带来隐患。
中间几句“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形象地描述了藤萝如何缠绕树木,最终导致树木的枯萎。这既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也隐喻了人际关系或权势对个人自由的束缚。
“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继续强调藤萝的柔弱无力,但其影响力却不可小觑。紧接着,“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则是说虽然力量上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却能束缚住巨大的力量。
“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一句明确指出了藤萝的变化,从最初的温顺到最后的危害,正如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下文“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则是说这些柔弱之物往往依附于强大的权力,而掌权者却常常沉迷其中,不愿意去制止或惩罚它们。
“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这几句通过比喻,一方面形容了藤萝的危害,如同那些善于蛊惑丈夫、破坏家庭的恶女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被蛊惑者往往无法自拔。
最后,“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强调了对这些潜在危险的警觉和防范,应该从一开始就谨慎对待,不应等到问题严重时才去处理。
结尾“愿以藤为戒,铭之于座隅”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汲取教训,将这些反思铭记在心,从而警醒自己和他人。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白居易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也透露出了其对于世事变迁、权势与人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洞见。
若修仙子圆成,永真诚做他上士。
明明了了,惺惺洒洒,搜寻妙旨。
决烈回头,是自不肯,拖泥带水。
便斩钉截铁,尘缘悉屏,无挂碍,做清泚。
得长生久视。更盈盈、行功齐至。
频频嘱付,一灵耀、金光早起。五彩同如此。
相扶助入丹霄里。
有青童接引,前来迎迓,执琼瑶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