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十年兄,相逢五校营。
今宵举杯酒,陇月见军城。
堠火经阴绝,边人接晓行。
殷勤送书记,强虏几时平。
畴昔十年兄,相逢五校营。
今宵举杯酒,陇月见军城。
堠火经阴绝,边人接晓行。
殷勤送书记,强虏几时平。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兄弟重逢的场景,表达了一种对和平的渴望。首句“畴昔十年兄”直接点出了兄弟多年的别离,而现在能够相逢在军营之中,这种背景已经隐含着战争带来的离散与苦难。“今宵举杯酒,陇月见军城”则是对这一刻重逢情景的描写,月光下,军城的轮廓显得特别清晰,而举杯畅饮可能是为了庆祝兄弟相逢,也可能是为了忘却战争的艰辛。
“堠火经阴绝,边人接晓行”两句则转换了景象,堠火即烽火,是古代边疆地区用于报警的信号。诗中描述的是烽火在山谷间传递,这不仅映射出战争的紧张气氛,也反衬出了边疆军民的艰苦生活。接晓行则是指早晨开始巡逻或准备战斗的场景,透露出战事的紧迫。
“殷勤送书记,强虏几时平”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持续时间的询问。送别在古代常常是一种殷切的情感交流,而这里的“送书记”可能是指送行或赠予某种文书,寄托着对来日安宁的祝愿。而强虏,即敌军,诗人问及何时能够平定,这里流露出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于和平的迫切期盼。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兄弟重逢、边疆战事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勾勒出了一幅战争年代人性的温暖与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