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
杖藜舍舆马,十里与僧期。
昔尝忧六十,四体不支持。
今来已及此,犹未苦衰羸。
心兴遇境发,身力因行知。
寻云到起处,爱泉听滴时。
南村韦处士,西寺闲禅师。
山头与涧底,闻健且相随。
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
杖藜舍舆马,十里与僧期。
昔尝忧六十,四体不支持。
今来已及此,犹未苦衰羸。
心兴遇境发,身力因行知。
寻云到起处,爱泉听滴时。
南村韦处士,西寺闲禅师。
山头与涧底,闻健且相随。
[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秋天的轻松游山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秋景引闲步”一句,便设定了整首诗悠闲自得的情调,而“山游不知疲”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与忘我。
在具体描写中,诗人用“杖藜舍舆马,十里与僧期”表达了他与僧人的约定,步行十里赴约,这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是对都市喧嚣的一种逃离。
接下来的几句“昔尝忧六十,四体不支持。今来已及此,犹未苦衰羸”表明诗人曾担心自己年过六旬,身体可能不再强健,但现在虽然到了这个年龄,却依然没有感到衰弱,这是对生命力的肯定,也反映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心兴遇境发,身力因行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感受,他的心情随着自然景象的变化而愉悦,而身体的力气也在行走中得到恢复和增强。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了生命的活力。
最后,“寻云到起处,爱泉听滴时”等句子,更是将这种感受推向了极致。诗人追寻着云起之处,聆听着泉水的流淌声响,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出诗人对于自然界微妙之处的深切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秋游情景的描绘,以及与友人的约会和闲适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白居易在唐代文坛上的高超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