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在天如日月,万事随时更故新。
江南丞相浮云坏,洛下先生宰木春。
孟喜何妨改师法,京房底处有门人。
旧喜读书今懒读,焚香阅世了闲身。
六经在天如日月,万事随时更故新。
江南丞相浮云坏,洛下先生宰木春。
孟喜何妨改师法,京房底处有门人。
旧喜读书今懒读,焚香阅世了闲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无题之作,以六经喻为永恒的日月,强调经典虽历久弥新,寓意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首句“六经在天如日月”形象地表达了经典地位的崇高和恒久不变。接下来,“万事随时更故新”则揭示了世间事态的变迁,人事代谢。
诗人通过“江南丞相浮云坏,洛下先生宰木春”两句,借历史人物的变化,暗示政治风云的变幻无常,丞相如浮云易散,学者如洛下先生也难免岁月流转。孟喜和京房是古代学者,诗人提到他们是为了探讨学术传承的问题,认为即使有所改变,也不妨碍师法的延续,而京房的门人何处,暗含对后继无人的感慨。
最后两句“旧喜读书今懒读,焚香阅世了闲身”,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境转变,曾经热衷于读书,如今却选择焚香静观世事,过着闲适的生活。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以及对世事繁华背后的淡然态度。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陈与义诗歌的深沉风格。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小宅里闾接,疏篱鸡犬通。
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
庾信园殊小,陶潜屋不丰。
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