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亩山田一舍幽,草窗閒卧白云秋。
行人若问墨溪主,不是当年柳柳州。
十亩山田一舍幽,草窗閒卧白云秋。
行人若问墨溪主,不是当年柳柳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间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氛围。首句“十亩山田一舍幽”描绘了隐士居住的环境,十亩山田与一舍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草窗闲卧白云秋”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草窗暗示着隐士生活的简朴与自然,闲卧则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白云秋则将时间定格在了秋天的天空中,一片宁静而深远的景象。
接下来,“行人若问墨溪主”一句,似乎在预设了一个对话场景,让读者仿佛能听到行人的询问和隐士的回答,增加了诗歌的互动性和生动性。这里的“墨溪主”既指隐士本人,也暗含了他对生活哲学的追求,即像墨一样深沉、纯粹,不为外界所动。
最后一句“不是当年柳柳州”以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柳州)为例,通过对比,强调了这位隐士不同于历史上那些因政治失意而归隐的文人,他的选择或许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坚持。这句话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让人感受到隐士独特的人生态度和精神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隐逸文化的深刻反思和赞美。
娇莺含得未。正眠灯风收,繁心低缀。
薄晕微赪,学玉窗匀面,粉淹脂泪。
悄探芳期,先占了、沿溪桃李。
无语销魂,偷折斜枝,下阶游戏。休触蜂须飞坠。
到细数圆珠,好春流水。
翠沼深深,照一庭胧月,暖香吹碎。
记挽单衫,相送懒、难醒残醉。
隔著重帘花下,瞢腾唤起。
写出蕊珠,仙子展、银光点素毫。
娇鬟低亚,八千韵字,纤指能钞。
灵书留秘籍,想簪花、绝世丰标。
痴憨甚,从旁袖手,却笑文箫。萧条。
佣书生计,便神仙、也觉无憀。
笔床尘冷,砚池波涸,情障难销。
上清沦谪久,倩青禽、传语蓝桥。盼三霄。
怅眠蚕字灭,跨虎人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