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诗六首·其四》
《杂诗六首·其四》全文
宋 / 李若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相如贫立壁,渊明老经邱。

文字照千祀,何人与之俦。

我生造化间,一萍寄洪流。

收心短檠底,要陪古人游。

(0)
注释
相如:指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
贫立壁:贫困时立于墙壁边,形容生活困顿。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老经邱:晚年生活在山丘间,隐居生活。
文字:指司马相如和陶渊明的文字作品。
千祀:千年祭祀,表示时间长久。
俦:伴侣,比肩者。
造化:大自然,造物主。
一萍:比喻自己像浮萍一样。
洪流:大江大河,比喻生活或历史潮流。
收心:收敛心神,专注。
短檠:小型油灯,檠是灯架。
古人游:追随古人的足迹。
翻译
司马相如贫困时立于墙壁旁,陶渊明晚年生活在山丘之间。
他的文字光照千秋,有谁能与他比肩呢?
我生活在这个大自然中,如同浮萍漂泊在大江大河之中。
在小小的油灯下收敛心神,我要追随古人的足迹去探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之妹李若水所作,名为《杂诗六首·其四》。诗中表现了作者对于文人的贫穷境况和老年生活的同情,以及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与渴望能够与古代圣贤齐名。

"相如贫立壁,渊明老经邱。" 这两句描写了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相如)和西汉初年的文学家孔安国(渊明)的贫困生活。屈原因才华横溢却遭到排挤而贫穷,至于立于墙壁之下;孔安国则年老时还在经学研究上孜孜不倦,走在田野之间。这两位都是作者心目中崇敬的人物。

"文字照千祀,何人与之俦。"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认为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千年,与古代圣贤相比肩。

"我生造化间,一萍寄洪流。" 这两句诗是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在广阔无垠的人世间,自己如同一片落叶漂泊在浩瀚的洪流之中。

"收心短檠底,要陪古人游。" 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想要收敛心神,专注于文学创作,不愿随波逐流,而是要与古代圣贤为伍,共同漫步在文學艺术的领域中。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若水对前人才士的敬仰和同情,同时也透露出了她个人的文学抱负和坚定的艺术追求。

作者介绍
李若水

李若水
朝代:宋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
猜你喜欢

和晁应之悯农

南风吹麦麦穗好,饥儿道上扶其老。

皇天雨露自有时,尔恨秋成常不早。

南山壮儿市兵弩,百金装剑黄金缕。

夜为盗贼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数。

为盗操戈足衣食,力田竟岁犹无穫。

饥寒刑戮死则同,攘夺犹能缓朝夕。

老农悲嗟泪沾臆,几见良田有荆棘。

壮夫为盗羸老耕,市人珠玉田家得。

吏兵操戈恐不锐,由来杀人伤正气。

人间万事莽悠悠,我歌此诗闻者愁。

(0)

四安道中

地平弥望水,舟稳满帆风。

黄叶新霜后,青山落照中。

封疆天象别,风俗岛夷同。

黯黯危桥夜,疏灯照闭蓬。

(0)

淮阴晚望

萧萧衰柳来时路,袅袅危樯西去船。

白鸟归飞夕阳尽,断霞风约过平川。

(0)

嘉禾百咏·其三十六跨塘桥

路接张泾近,塘连谷水长。

一声清鹤唳,片月在沧浪。

(0)

天仙子·其一观舞

十岁手如芽子笋。固爱弄妆偷傅粉。

金蕉并为舞时空,红脸嫩。轻衣褪。

春重日浓花觉困。斜雁轧弦随步趁。

小凤累珠光绕鬓。密教持履恐仙飞,催拍紧。

惊鸿奔。风袂飘飖无定准。

(0)

和元居中风水洞上祖龙图韵

水色风光近使君,浥尘轻雨逐车轮。

暂来不宿宜无恨,多少行春不到人。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