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夜气声惊竹,寒月徘徊影趁人。
此境静观如啖蔗,后来细嚼味尤真。
高秋夜气声惊竹,寒月徘徊影趁人。
此境静观如啖蔗,后来细嚼味尤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月光清冷,竹叶在微风中发出细碎的声音。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散步,感受着这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凄凉的氛围。在“此境静观如啖蔗”的一句中,诗人将这种体验比喻为品尝甘蔗的过程,每一口都充满了甜美。最后,“后来细嚼味尤真”则表达了回味之后,发现这种感受更是真切和深刻。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独自享受心灵宁静时刻的心境。诗人捕捉到了秋天特有的美丽与孤寂,将其内化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小楼人去,是谁教明月,照向空房。
一夜梅花千里梦,无言独自昏黄。
雁不笺愁,蛩难絮恨,尘满旧琴囊。
朝来鹊噪,邻家夫婿还乡。
犹记帘底牵衣,尊前阁泪,此际怕思量。
病骨天寒无一把,消受薄薄衣裳。
卿自须怜,侬还是福,镜里守容光。
少年过也,不成长恁疏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