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赐峨嵋老僧》
《赐峨嵋老僧》全文
清 / 玄烨   形式: 四言诗  押[麻]韵

名山越遍,未到天涯。欲得真印,勤修离家。

雷音虽拜,那见拈花。知此无益,再游中华。

八旬老矣,行履不斜。言语忠厚,一字弗遮。

观尔朴诚,朕意甚嘉。峨嵋峍崒,直逼云霞。

明心见性,静守毋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僧人对佛法的追求与坚守,以及其高尚的品德和对玄宗皇帝的忠诚。诗中充满了对这位老僧朴质诚恳性格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峨嵋山的雄伟壮丽,以及其对心灵净化的象征意义。

“名山越遍,未到天涯”,开篇即以“名山”与“天涯”对比,表达了老僧虽已遍访名山大川,但对佛法的追求永无止境,寓意着精神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欲得真印,勤修离家”,点明了老僧修行的目的在于求得佛法的真谛,为此不惜远离尘嚣,体现了其坚定的信仰与献身精神。

“雷音虽拜,那见拈花”,借用佛典中的故事,暗示老僧虽已参拜过佛教圣地,但真正的领悟还需内在的修为,而非外在的形式。

“知此无益,再游中华”,表明老僧深知仅凭外在的游历不足以达到内心的觉醒,因此决定再次深入中华大地,寻求更深层次的自我超越。

“八旬老矣,行履不斜”,描述老僧虽已年迈,但仍坚持正道,步伐稳健,象征着其道德品质的纯净与坚定。

“言语忠厚,一字弗遮”,赞扬老僧言辞真诚,没有丝毫掩饰,体现了其人格的坦荡与真诚。

“观尔朴诚,朕意甚嘉”,玄宗皇帝对老僧的朴质与诚恳表示赞赏,进一步强调了老僧品德的高尚。

“峨嵋峍崒,直逼云霞”,以峨嵋山的高耸入云,象征老僧精神境界的崇高与深远。

“明心见性,静守毋哗”,最后两句总结了老僧修行的最终目标——通过内心的光明与清净,达到对自性的真正认识,保持内心的宁静,避免外界的喧嚣干扰。

整首诗通过对老僧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和高尚品德,也寄托了对玄宗皇帝的尊敬与赞颂,以及对佛法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向往。

作者介绍
玄烨

玄烨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0)

题老学庵壁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0)

桃源行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

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

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

翻然恐失乡悬处,一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0)

挽妓春燕联

未免有情,忆酒绿灯红,一别竟成春去了;

似曾相识,恨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

(0)

【南吕】一枝花·其一不伏老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

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

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

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0)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