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
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
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
翻然恐失乡悬处,一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
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
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
翻然恐失乡悬处,一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人不经意间进入了传说中的桃花源,体验了一段与世隔绝的仙境生活。诗中渲染出的桃花源宛如仙境,清新脱俗,不仅环境幽美,而且时间流逝也与世俗不同。
"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 这两句写出了渔人偶然间进入桃花源的场景,流水带走了他的钓线,他顺流而至,却发现自己迷失在一个美丽的地方。
"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这里的“清源”和“花绵绵”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温柔的氛围,渔人在这片桃林中徘徊,寻找着通往洞府的小路。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这两句则描绘了洞府之内的神秘景象,洞口浓烟滚滚,渔人在昏暗中前进几步,却突然间进入一个光明的地方。
"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这里的“俗人”指的是渔人本身,他在这个神奇的环境中受到震撼,而“仙子”则是桃源中的居民,他们对渔人的到来感到好奇。
"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渔人与桃源的居民交流时,时间概念在这里被打破,“冰雪颜”象征着时间的静止,而“笑言委曲”则是对渔人的询问。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 渔人在桃源中种植了美丽的花卉,却不知道外界的人间世界已经变迁,如同风中的蜡烛一般脆弱无常。
"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 这里写的是桃源居民对渔人的款待,他们用石头做的筷子请他吃饭,并且点燃松油灯火为他照明,让他在这里过夜。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 这两句描绘了渔人在桃源中听到的家畜的声音,以及清晨的景象,五彩斑斓的云朵如同开启了一天新的篇章。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 渔人的生活被桃花所包围,他穿戴整齐走出家门,却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无尽的花海之中。
"翻然恐失乡悬处,一息不肯桃源住。" 渔人虽然对这个美丽的地方心生向往,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回到自己的故乡,不愿意在这里久留。
"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这里的“桃花满溪水似镜”形容了溪水中盛开的桃花如同一面明镜,而“尘心如垢洗不去”则是渔人内心的感慨,他虽然在外界有着尘世间的心事,但这些烦恼却难以抹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最后两句写的是渔人最终离开了桃源,返回到了他原本的生活世界,而那片神秘的桃花源则如同传说一般,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成了一个无法触及的美好幻想。
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仙境的不同,不仅展现了诗人刘禹锡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逃离尘世、追求超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