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危塍转,沉阴山气昏。
蝉声高树暗,石濑浅流喧。
已过黄塘岭,欲觅桃花源。
无为此留滞,驱马踰山樊。
屈曲危塍转,沉阴山气昏。
蝉声高树暗,石濑浅流喧。
已过黄塘岭,欲觅桃花源。
无为此留滞,驱马踰山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经黄塘岭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屈曲危塍转”以动态的视角展现了山路蜿蜒曲折,险峻难行的特点,暗示了旅途的艰辛。接着“沉阴山气昏”一句,通过描绘山间云雾缭绕、光线昏暗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幽深、神秘的氛围。
“蝉声高树暗”则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高树之上的蝉鸣在昏暗中显得格外清晰,既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也衬托出环境的静谧。而“石濑浅流喧”则通过对比,表现了溪水在岩石间流淌时的轻快与欢快,与前文的沉闷形成反差,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活力。
“已过黄塘岭,欲觅桃花源”两句,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之地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疲惫与内心的渴望。最后,“无为此留滞,驱马踰山樊”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当前处境的无奈与不甘,以及继续前行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困境时的思考与抉择,既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体现了宋代理学思想中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湖海伤春客。正沃洲深处,闭门岑寂。
孤影荡愁,旧欢寻梦,花雨檐滴。
记觞兴诗情,呕肝战拇誓破敌。少壮怀,今顿息。
念绝句旗亭,俊游金谷,怎奈奋飞无分,身悭双翼。
悲极。黄垆久寂。况隔墙、哽咽哀笛。
酒残沾地,西堂惊起,醉魂此夕。
料洛艳、迟迟正开,风日悽断甓。汐社事,悴憔色。
试检点尊前,高阳多少发白。许把阑干暗拍。
搓黄揉碧。为惜春伴侣,牵挽春色。
老去金城,暮合隋堤,几树归乌梭织。
风流张绪当年事,顿暗老、江南羁客。
拜绪风、彭泽柴桑,健试近来腰力。
眠起颦眉暗里,对人辄起舞,防露心迹。
金缕翻衣,丝绦簪髻,作意尊前欹侧。
知他悟到沾泥絮,应不许、翠楼相忆。
况陌头、攀折游鞭,久绝章台消息。
镫寒黍梦,筝乱絮痕,华年半侵哀乐。
倚遍旧栏斜日,声声恼清角。东风懒,莺讯错。
暗泪染、背花弦索。凤枝断,粉涴香黏,自分飘泊。
愁鬓送残山,阵雁来时,荒翠更非昨。
问讯故国山色,何人主红萼。蘼芜恨,拚刬却。
又怨写、燕泥帘幕。瘦吟苦,对诉新寒,除是归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