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发朱颜各少年,幅巾谈笑两欢然。
柴桑别后馀三径,天禄归来尽一廛。
邂逅都门谁载酒,萧条江县去鸣弦。
犹疑甫里英灵在,到日凭君为舣船。
青发朱颜各少年,幅巾谈笑两欢然。
柴桑别后馀三径,天禄归来尽一廛。
邂逅都门谁载酒,萧条江县去鸣弦。
犹疑甫里英灵在,到日凭君为舣船。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青年时期的友情和欢聚场景,以及对朋友离别后的怀念之情。开篇“青发朱颜各少年,幅巾谈笑两欢然”生动地勾勒出一群年轻人欢聚一堂的情形,他们或许是同窗好友,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这份少年时的无忧无虑和快乐交融,是诗人所珍视的美好记忆。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友情也受到了考验。"柴桑别后馀三径,天禄归来尽一廛"表达了朋友分别后的孤独感受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这里的“柴桑”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而“馀三径”则暗示了一种深远的别离。
诗人在继续描述自己的心境,提到“邂逅都门谁载酒,萧条江县去鸣弦”。这里流露出一种寂寞和失落的情绪。诗人可能是在寻找着曾经共度美好时光的朋友,而那种欢乐的气氛如今只剩下回忆。
最后两句“犹疑甫里英灵在,到日凭君为舣船”表达了诗人对故友深厚的情感和愿望。即便是分别多年,他仍旧怀疑那位朋友是否还保留着当年的英气与才华。而“到日凭君为舣船”则是希望这位朋友能够像舟船一般,在波涛汹涌的生活海洋中坚定前行。
整首诗通过对青春时光的回忆和对友情的怀念,展现了人生变迁与情感的深沉。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诗作往往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并以深刻的情感去表达这些瞬间。
妖娆厌红紫,来赏玉湖秋。
亭亭水花凝伫,万解冷香浮。
初讶西风静婉,又似五湖西子,相对更风流。
翠涧宝钗滑,重整玉搔头。泛云腴,歌白雪,卷琼瓯。
尊前共花倾倒,一醉洗闲愁。
屈指秋光能几,歌咏太平风景,佳处合迟留。
更倩月为烛,散发弄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