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浑黄风晦冥,不知节物是清明。
道旁新冢悲欢尽,柳下长亭聚散轻。
门静鞦韆归燕逐,沙寒笭箵过鱼惊。
河南禁酒河阳饮,醉醒相看总有情。
水落浑黄风晦冥,不知节物是清明。
道旁新冢悲欢尽,柳下长亭聚散轻。
门静鞦韆归燕逐,沙寒笭箵过鱼惊。
河南禁酒河阳饮,醉醒相看总有情。
这首《清明》诗,由元代诗人袁桷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哀乐与自然景象。
首联“水落浑黄风晦冥,不知节物是清明”,开篇即以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入笔,水位下降,水流浑黄,风势晦冥,暗示着清明时节特有的阴沉氛围,同时也点明了时节特征。
颔联“道旁新冢悲欢尽,柳下长亭聚散轻”,进一步描绘了清明时节人们祭扫先人坟墓的情景。道旁新冢,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哀思;柳下长亭,则象征着亲人相聚与离别的轻盈与沉重。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清明节中既有悲伤也有欢乐的复杂情感。
颈联“门静鞦韆归燕逐,沙寒笭箵过鱼惊”,转而描写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观。门静,暗示着清明时节家家户户沉浸在哀思之中,燕子追逐着鞦韆(一种儿童玩具)飞舞,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沙寒,描绘出沙滩在清明时节的寒冷与宁静;过鱼惊,则通过鱼儿的惊动,表现出了清明时节的微风细雨,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生机的氛围。
尾联“河南禁酒河阳饮,醉醒相看总有情”,最后以河南禁止饮酒,河阳则饮酒庆祝的对比,展现了不同地区清明习俗的差异,同时也表达了无论是在哀悼还是庆祝中,人们之间的情感总是相互依存,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
整首诗通过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细腻地描绘了清明节的哀乐交织,以及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黄昏雪打窗,夜雨破幽梦。
晨光逗檐花,霁色晃池冻。
老木惊向荣,好鸟发微哢。
草根露纤芒,虫声试群哄。
空畦土匀酥,侧涧泉流湩。
腊尽杀气衰,春归生理共。
人情自多端,天意皆曲中。
悬知造物公,未厌萌区众。
艰难重时节,俯仰疲迎送。
心闲数造化,骨寒遭鬼弄。
那惊梅柳新,但饱藜藿供。
行须过田家,泥饮空社瓮。
书投北阙言无用,吏隐南昌寄此间。
身陟九霄归紫府,名垂千古寄青山。
夜坛星斗谁瞻仰,晓殿云烟自往还。
几叠高峰人罕到,分明真境异尘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