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穴中通百尺湫,骨寒空蜕洞门秋。
鳞潜变化疑相近,贝阙珠宫入海求。
一穴中通百尺湫,骨寒空蜕洞门秋。
鳞潜变化疑相近,贝阙珠宫入海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邃的洞穴,名为"龙蜕洞",诗人陈洵直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其独特的风貌。首句"一穴中通百尺湫",形象地刻画了洞穴的深邃和神秘,仿佛一条通道通往幽深的湫水潭。"骨寒空蜕洞门秋"则暗示了洞内环境的清冷,仿佛秋意透过洞门渗透进来,增添了洞穴的寂静与空灵。
接下来两句"鳞潜变化疑相近,贝阙珠宫入海求"富有想象力,将洞穴比喻为龙的蜕壳,暗示着龙可能在此地进行某种神秘的变化。"鳞潜变化"象征着龙的蜕变过程,而"贝阙珠宫入海求"则将洞穴比作海中的瑰丽宫殿,龙似乎在寻找更高的境界或寻求解脱。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龙蜕洞的景象,寓言了生命的转变与追求,富有哲理意味。
敦诗说礼中军帅,重士轻财大丈夫。
常与师徒同苦乐,不教亲故隔荣枯。
花钿坐绕黄金印,丝管行随白玉壶。
商皓老狂唯爱醉,时时能寄酒钱无。
昔为东掖垣中客,今作西方社内人。
手把杨枝临水坐,闲思往事似前身。
君家山头松树风,适来入我竹林里。
一片新茶破鼻香,请君速来助我喜。
莫合九转大还丹,莫读三十六部大洞经。
闲来共我说真意,齿下领取真长生。
不须服药求神仙,神仙意智或偶然。
自古圣贤放入土,淮南鸡犬驱上天。
白日上升应不恶,药成且辄一丸药。
暂时上天少问天,蛇头蝎尾谁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