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腊月二十六夜大雪投晓霁色恍然鸟语啁啾便有春意感而赋之》
《腊月二十六夜大雪投晓霁色恍然鸟语啁啾便有春意感而赋之》全文
宋 / 沈与求   形式: 古风

黄昏雪打窗,夜雨破幽梦。

晨光逗檐花,霁色晃池冻。

老木惊向荣,好鸟发微哢。

草根露纤芒,虫声试群哄。

空畦土匀酥,侧涧泉流湩。

腊尽杀气衰,春归生理共。

人情自多端,天意皆曲中。

悬知造物公,未厌萌区众。

艰难重时节,俯仰疲迎送。

心闲数造化,骨寒遭鬼弄。

那惊梅柳新,但饱藜藿供。

行须过田家,泥饮空社瓮。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从夜晚到清晨的自然景象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首句“黄昏雪打窗”,描绘了夜晚雪花飘落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夜雨破幽梦”一句,将夜晚的雨声与人的梦境联系起来,暗示了外界环境对人心境的影响。

“晨光逗檐花,霁色晃池冻”两句,通过晨光的温暖与冻结的池水对比,展现了冬日早晨的鲜明色彩和生机。老木“惊向荣”,好鸟“发微哢”,则体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复苏迹象,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草根露纤芒,虫声试群哄”描绘了草尖上初露的绿意和虫鸣的热闹,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空畦土匀酥,侧涧泉流湩”则通过土地的湿润和泉水的流动,表现了大地的复苏和生命的活力。

“腊尽杀气衰,春归生理共”表达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暗示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情自多端,天意皆曲中”则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认为人的情感复杂多变,而自然法则却有着其内在的规律。

最后,“悬知造物公,未厌萌区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创造者的敬畏之情,认为万物生长是自然的旨意。“艰难重时节,俯仰疲迎送”则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坚韧与适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对生命复苏的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作者介绍
沈与求

沈与求
朝代:宋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猜你喜欢

采石独酌

欲落不落月在手,百年几何持钓纶。

不知春色万象表,绿烟漠漠入江滨。

天翻地覆有今夕,酒熟诗温无可人。

向来谈笑成黄土,堕泪未了鸡司晨。

(0)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一

出郭已超俗,住溪尤近真。

青天素知我,白雪便随人。

守道何妨贱,藏书不尽贫。

长怀社中友,共发瓮头春。

(0)

篱阴

篱阴双蝶趁春晖,轻展新黄试舞衣。

点草扑花如得意,因何相逐背人飞。

(0)

寒食节有感·其二

寒食原头杜宇声,谁家不起古今情。

纸钱烧罢人归后,一树梨花冻月明。

(0)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其一

十里湖山苦见招,柳堤荷荡赤栏桥。

待他朝市人归后,独泛扁舟吹玉箫。

(0)

咀丛间新茶二绝·其一

湿带烟霏绿乍芒,不经烟火韵尤长。

铜瓶雪滚伤真味,石硙尘飞泄嫩香。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