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登临兴未穷,重游喜得数生同。
峰头徙倚忘归处,诗在云烟杳霭中。
昨日登临兴未穷,重游喜得数生同。
峰头徙倚忘归处,诗在云烟杳霭中。
这首诗《后游山诗》由明代诗人吴与弼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山林时的独特感受。
首句“昨日登临兴未穷”,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上次登山之行的留恋与不舍,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陶醉之情。次句“重游喜得数生同”,在再次游览时,诗人欣喜地发现有几位朋友相伴同行,增添了旅途的乐趣与温馨,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接着,“峰头徙倚忘归处”,诗人站在山峰之巅,流连忘返,仿佛忘记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完全沉浸于眼前的壮丽景色之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最后一句“诗在云烟杳霭中”,则以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悟与思考,似乎在云雾缭绕的山间,灵感与诗意如同云烟般涌现,难以捉摸却又无处不在,暗示了自然之美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东邻采桑妇,西邻养蚕女,年年役役为蚕苦。
桐花如雪麦如云,鸣鸠醉椹叫春雨。
踏踏登竹梯,山烟锁春树。
不管乌台湿红雾,妾家有夫事犁锄,妾家有子尚啼饥。
春蚕满筐尚望叶,儿啼索食夫已归。
前年养蚕不熟叶,私债未偿眉暗蹙。
去年养蚕丝已空,打门又被官税促。
今年养蚕嫁小姑,催妆要作红罗襦。
妾身依旧只裙布,寒灯补破聊庇躯。
蚕兮蚕兮汝知否,安得茧成大如斗。
妾生恨不逢成周,治世春风桑五亩。
尧蓂五叶开元正,尧云五色辉紫清。
渔歌樵唱乐宽政,今日公堂弥兕觥。
江南春稚寒犹峭,东风先绿银峰草。
银峰百草皆何私,邀得东风来独早。
宽厚不愎父母心,父母万寿儿愿深。
老稚尽作斑衣舞,来听春风堂上琴。
黄金台上凝虚伫,碧云为捲琴声去。
要令四海皆阳春,不但银峰沐膏雨。
区区祝公在此诗,寸草莫报春阳辉。
秉钧暂借牛刀手,八荒开寿如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