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良玉上人还昆山》
《送良玉上人还昆山》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来衣茶色袍,归变椹色服。

孤舟洞庭去,落日松江宿。

水烟晦琴徽,山月上岩屋。

野童遥相迎,风叶鸣橡槲。

(0)
注释
来衣茶色袍:穿着深茶色的长袍。
归变椹色服:归来后换上黑紫色衣服。
孤舟:独自一人的小船。
洞庭:洞庭湖。
落日:傍晚的太阳。
松江宿:在松江边过夜。
水烟:湖面的水汽。
晦琴徽:使琴弦显得模糊不清。
山月:山上的月亮。
岩屋:岩石建造的房屋。
野童:乡村的孩子们。
橡槲:橡树和槲树。
翻译
穿着深茶色的长袍归来,换上了黑紫色的衣服。
独自乘船驶向洞庭湖,夜晚在松江边过夜。
湖面水汽弥漫,琴弦上笼罩着昏暗,山月升起照进岩屋。
野外的孩子们远远迎接,风吹过橡树和槲树,发出沙沙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良玉上人归乡的情景。首句“来衣茶色袍”写良玉上人初到时穿着淡雅的茶色僧袍,暗示了他的清修生活。次句“归变椹色服”则表示他即将回归故乡,换上了深色的衣服,暗含旅途的结束和生活的转变。

“孤舟洞庭去”描绘了上人乘船离开,孤独地驶向洞庭湖的景象,湖面广阔,更显其行程的寂寥。“落日松江宿”则展示了他在傍晚时分抵达松江,选择在松林边的江边过夜,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

“水烟晦琴徽”通过水雾弥漫,琴弦上的徽音模糊不清,营造出一种幽深而静谧的氛围。“山月上岩屋”进一步描绘夜晚,山月升起,照耀着上人在岩屋中的独处,增添了神秘感。

最后两句“野童遥相迎,风叶鸣橡槲”写当地乡村的孩子们远远地迎接他,风吹过橡树和槲树,发出沙沙声,这是对当地民风淳朴和自然环境的生动描绘。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良玉上人的归乡旅程,展现了旅途的孤独与静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转应曲

春半。春半。窗外落花不断。空阶独立微吟。

云掩重门院深。深院。深院。绣阁画帘高卷。

(0)

点绛唇.戏题自画绯桃新柳小幅

庭院无风,斜阳满地游丝软。画帘先卷。

莫认新来燕。曲曲阑干,搭住垂杨线。春犹浅。

才过青眼。便睹夭桃面。

(0)

清平乐.秋夕有感

暝烟欲上。虫在篱根响。几许乱鸦风底飏。

笛冷残秋门巷。柳梢一个明星。阑干短倚长凭。

若要心儿不转,除非没有黄昏。

(0)

一剪梅.向山草堂听雨

侬欲留花不肯停。早也飘零。晚也飘零。

衔泥燕子过空城,草忒青青。树忒青青。

辗转罗衾梦未成。今夜三更。昨夜三更。

残春不耐雨声声。春也无情。雨也无情。

(0)

少年游.秋夜

桂枝袅袅静飞香。月影淡筛窗。

落叶飕飕,修篁簌簌,促织弄新腔。

鸿声嘹唳云中度,烟树隔苍江。

几许柔情,无端幽思,独坐对银釭。

(0)

浪淘沙.二首。青衣从波浪中得梅花一枝,花泪盈把,谅不肯终随逝水者,因留作莲台清供,赋此志感·其一

曾向雪中开。没点尘埃。肯随桃李逐波来。

为有湘灵深遣护,掷去重回。无力傍瑶钗。

泪粉盈腮。生香真色莫疑猜。

好伴杨枝甘露水,供养莲台。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