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无风,斜阳满地游丝软。画帘先卷。
莫认新来燕。曲曲阑干,搭住垂杨线。春犹浅。
才过青眼。便睹夭桃面。
庭院无风,斜阳满地游丝软。画帘先卷。
莫认新来燕。曲曲阑干,搭住垂杨线。春犹浅。
才过青眼。便睹夭桃面。
这首《点绛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庭院的生动画面。开篇“庭院无风,斜阳满地游丝软”,以静谧的环境为背景,渲染出一种慵懒而温馨的氛围。斜阳洒落,使得整个庭院笼罩在一片柔和的金色之中,而“游丝软”则形象地描绘了空气中飘浮的细长丝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情景。
接着,“画帘先卷。莫认新来燕。”画帘的轻启,不仅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也暗示着新燕的回归。这里通过“莫认”二字,增添了一丝俏皮与期待,仿佛在说,别急着去辨认这些新来的燕子,它们正带着春天的故事悄悄归来。
“曲曲阑干,搭住垂杨线。”这一句将视线引向庭院的一角,曲曲折折的栏杆上,垂柳的枝条轻轻搭在上面,如同少女的发丝轻柔地拂过。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柳树的垂线仿佛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延续。
最后,“春犹浅。才过青眼。便睹夭桃面。”春意尚浅,但已经能看到桃花初绽的娇颜。这里的“青眼”既指春色初现,也暗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欣赏。桃花的绽放,不仅宣告了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日庭院的宁静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生命活力与诗人的情感寄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珍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