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无二诺,岂非任侠士。
受辱不为羞,犹曰欲信已。
冒顿遗汉书,谩言轻吕雉。
以有易所无,主辱臣谊死。
高后亦发怒,议欲诛其使。
樊哙顾横行,十万兵足矣。
布曰哙可斩,平城祸堪指。
恶言不足怒,美言不足喜。
卑辞奉车驷,无罪幸赦耳。
一时患固弭,万古羞难洗。
史迁乃韪之,大失遵养旨。
季布无二诺,岂非任侠士。
受辱不为羞,犹曰欲信已。
冒顿遗汉书,谩言轻吕雉。
以有易所无,主辱臣谊死。
高后亦发怒,议欲诛其使。
樊哙顾横行,十万兵足矣。
布曰哙可斩,平城祸堪指。
恶言不足怒,美言不足喜。
卑辞奉车驷,无罪幸赦耳。
一时患固弭,万古羞难洗。
史迁乃韪之,大失遵养旨。
《读季布传》一诗,出自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之手。此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季布的描述,展现了季布坚守承诺、勇敢担当的侠士风范。
首句“季布无二诺,岂非任侠士”,赞扬了季布言出必行的品质,将其比作真正的侠士。接着,“受辱不为羞,犹曰欲信已”进一步描绘了季布面对侮辱时的坚韧与坚持自我诺言的决心。
随后,诗人通过引用冒顿给汉朝的书信,以及冒顿使者被议欲诛杀的情节,来展现季布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和智慧。这里特别提到了樊哙,一个勇猛的将领,暗示季布认为樊哙足以应对挑战,保护国家不受侵犯。
“布曰哙可斩,平城祸堪指”这一句,通过季布对樊哙的评价,反映了他对军事行动的深思熟虑,同时也暗含了对平城之战中汉军遭遇困境的反思。
“恶言不足怒,美言不足喜。卑辞奉车驷,无罪幸赦耳”则表达了季布面对威胁时的冷静与理智,他深知言语的力量,选择以谦卑的态度寻求和平解决之道,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最后,“一时患固弭,万古羞难洗。史迁乃韪之,大失遵养旨”总结了季布行为的意义,指出他的行为虽然在当时化解了危机,但其精神价值却能流传千古,值得后人学习与铭记。同时,诗人也借司马迁(史迁)的肯定,强调了季布行为的正确性,以及其对历史的深远影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季布个人的英雄形象,也深刻探讨了忠诚、勇气、智慧与和平解决冲突的价值,体现了弘历作为一位帝王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