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围拱妙莲台,鸟道云梯十里来。
山径曲随云脚转,寺门高压树头开。
游人蜡屐攀初倦,佛子蒲团定已回。
一笑相逢同领会,三生石上不须猜。
群峰围拱妙莲台,鸟道云梯十里来。
山径曲随云脚转,寺门高压树头开。
游人蜡屐攀初倦,佛子蒲团定已回。
一笑相逢同领会,三生石上不须猜。
这首清代诗人德溥的《黄山慈光寺》描绘了黄山慈光寺周围的壮丽景色和游人的感受。首句“群峰围拱妙莲台”以妙莲台比喻寺庙,形象地展现了山势的环绕与寺庙的神圣地位。接下来的“鸟道云梯十里来”描绘了通往寺庙的险峻山路,仿佛是飞鸟才能通行的天路。
“山径曲随云脚转,寺门高压树头开”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路的蜿蜒曲折和寺庙的高耸,暗示了僧侣们的修行生活与世隔绝。游人“蜡屐攀初倦”,表达了他们登山的艰辛和对寺庙的向往;而“佛子蒲团定已回”,则暗示了僧人们可能已经完成了日常功课,回到静修之地。
最后两句“一笑相逢同领会,三生石上不须猜”传达出一种禅意,游人与僧人相遇,无需过多言语,只需会心一笑,便可领悟佛法的深意。这里的“三生石”更是增添了神秘和缘分的色彩,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禅宗的意境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意味。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鞦韆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风水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
谢家能植药,万簇相萦倚。
烂熳绿苔前,婵娟青草里。
垂栏复照户,映竹仍临水。
骤雨发芳香,回风舒锦绮。
孤光杂新故,众色更重累。
散碧出疏茎,分黄成细蕊。
游蜂高更下,惊蝶坐还起。
玉貌对应惭,霞标方不似。
春阴怜弱蔓,夏日同短晷。
回落报荣衰,交关斗红紫。
花时苟未赏,老至谁能止。
上客屡移床,幽僧劳凭几。
初合虽薄劣,却得陪君子。
敢问贤主人,何如种桃李。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