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木叶落,疑是洞庭秋。
中宵起□望,正见沧江流。
□风□□□,山月隐城楼。
浔阳几万里,朝夕泛孤舟。
夜闻木叶落,疑是洞庭秋。
中宵起□望,正见沧江流。
□风□□□,山月隐城楼。
浔阳几万里,朝夕泛孤舟。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泊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夜的宁静、江水的流动以及个人心境的孤寂融为一体。开篇“夜闻木叶落,疑是洞庭秋”两句,以听觉感受捕捉了夜晚树叶落下的声音,并将其归因于洞庭湖边的秋意,既描绘出自然之美,又透露出诗人对特定地域之情。
接着“中宵起望,正见沧江流”两句,通过诗人的夜半时分起身看望,恰好看见江水在月光下缓缓流动,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孤独感。这里的“中宴”指深夜,“起望”表明诗人有所感悟和期待,而“沧江流”则是诗人所见,是他情感的寄托。
下面“风声潺潺,山月隐城楼”两句,更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氛围。“风声潺潺”表达了一种连绵不断的声音,而“山月隐城楼”则是视觉与空间感受的结合,月光在山间穿梭,城楼在夜色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又神秘的场景。
最后,“浔阳几万里,朝夕泛孤舟”两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扩展了诗人的情感世界。“浔阳”为古地名,今属江西省,距离当时的政治中心极远,这里的“几万里”,既是实指,又含有对遥远故土之思的无限延伸。而“朝夕泛孤舟”,则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心中的寂寞。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精细的情景描写,展现了诗人深秋夜泊时的心境和情感流动。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寒拆天吴图,饥籴太官粟。
拾遗官在朝,何异老林麓。
英风想廉蔺,妙手传顾陆。
蒙茸头倾冠,駊騀镫脱足。
熊儿与阿叚,左右相扶逐。
生平经纶具,怅望青蒲伏。
穷涂付曲蘖,放意谢羁束。
草堂幸无事,尹骑时见辱。
清吟动霄堮,逸艳惊鱼目。
顾兹神明意,岂易丹青卜。
当时腰长镵,憔悴十指秃。
声名乾坤破,生事岁月促。
但闻列仙癯,岂见肉食墨。
企予攀逸驾,短步羞匍匐。
不能师广袖,乃尔好奇服。
嗜诗得隽永,徐味自当肉。
不知褒公贵,顾谓何郎俗。
穷通等梦幻,思虑自枨触。
苦吟秪效尤,呼盏进蚁绿。
鹘瑫脑骨紧,脚力健生云。
叠数一万里,捷于臂屈伸。
肉佛不讥诃,称之返云云。
坐诵觉范诗,抄录亦甚勤。
群儿争欺之,伪杂以佗文。
瑫独颔不语,饭沙俱一吞。
湘西雪达旦,万树吐奇芬。
冻行如鹭鸶,雪泥溅衣裙。
解包呵直指,又作饥猿蹲。
放意说临平,想见禅诵群。
坐令冷斋中,忽然变春温。
明朝别我去,掣肘径出门。
便觉西湖月,夜坐生梦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