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焦鍊师》
《寄焦鍊师》全文
唐 / 李颀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得道凡百岁,烧丹惟一身。

悠悠孤峰顶,日见三花春。

白鹤翠微里,黄精幽涧滨。

始知世上客,不及山中人。

仙境若在梦,朝云如可亲。

何由睹颜色,挥手谢风尘。

(0)
注释
得道:修炼得道,指修仙或悟道。
烧丹:炼制长生不老药。
孤峰:独立的山峰。
三花春:象征长寿或仙境中的美景。
白鹤:仙鹤,常被视为长寿和高洁的象征。
翠微:青翠的山色。
黄精:一种草药,被认为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世上客:世间的人,常指俗世之人。
山中人:山里的隐士,指超脱尘世的人。
仙境:传说中的美好之地,如仙境。
朝云:早晨的云雾,象征着清新和超脱。
颜色:景象,这里指仙境的景象。
风尘:尘世的纷扰,指世俗生活中的困扰和喧嚣。
翻译
修炼得道能活百岁,炼丹之事只身承担。
在那遥远的孤独山峰之巅,每日都能见到春花盛开三次。
白鹤飞翔于青翠山色之间,黄精生长在幽深的涧边。
这才明白,世间的过客怎能比得上山中的隐士。
仙境仿佛在梦境之中,清晨的云雾仿佛触手可及。
如何才能亲眼见到这仙境景象,挥手告别尘世的纷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名为《寄焦锡师》。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情感。

"得道凡百岁,烧丹惟一身。悠悠孤峰顶,日见三花春。"

这几句写出了诗人对道家的修炼之道有深刻体会,通过长期的修行和内心的净化,最终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完善。"烧丹"是指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即服食丹药以求长生不老,而"惟一身"则表明诗人追求个人精神层面的升华。"悠悠孤峰顶,日见三花春"则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每天都能亲睹那神秘的"三花"(象征着高洁和超凡脱俗),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合一、心境清朗的生活状态。

"白鹤翠微里,黄精幽涧滨。始知世上客,不及山中人。"

接下来的几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白鹤翠微里"、"黄精幽涧滨"都是形容山林之中的宁静与神秘,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深层次生命力的感受。而"始知世上客,不及山中人"则明确表示出诗人认为山中人的生活状态远胜过尘世间的凡尘百态。

"仙境若在梦,朝云如可亲。何由睹颜色,挥手谢风尘。"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仙界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的超然。"仙境若在梦"和"朝云如可亲"都是一种比喻,通过比较来强调那种境界既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何由睹颜色,挥手谢风尘"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看破和放下,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山中隐居生活,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高洁与自然合一的思想情感。

作者介绍

李颀
朝代:宋

猜你喜欢

行路难

行路难,路多岐。

青天白日光洞地,出门相背东西驰。

忆昔贫贱时,两情如胶漆。

共言生死不相违,握手披肝誓天日。

君今得意成大勋,金章封侯蒙主恩。

六曹贵臣却避马,两府官僚趋过门。

一朝富贵谁能及,翻笑傍人百忧集。

平生金石安足论,对面云泥不相揖。

世事悠悠安可期,芳春花木秋易衰。

冰霜岁寒不改色,却羡南山松柏枝。

(0)

道傍杏花一树盛开

碧草初出地,杏花红满枝。

粲粲耀晨旭,盈盈娇路岐。

称我庭阶赏,植远不可移。

玩之未忍别,念当长育时。

(0)

留别锡山诸友二首·其二

当筵莫唱渭城歌,此去京华路不多。

明月相思情更切,西风木落洞庭波。

(0)

山斋

斋居在山中,长日人来少。

石坛花落多,时有东风扫。

(0)

佳赏轩杂咏八首·其三泮池

泮池深且广,绿水浸红莲。

轻风雨馀至,演漾起澄涟。

(0)

双溪草堂

清溪窈窕合流深,长望茅堂溪水阴。

明月关河千里梦,夜窗灯火十年心。

题诗尚记江如练,列坐空思风满林。

安得投簪陪杖屦,一庭春草映青衿。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