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凡百岁,烧丹惟一身。
悠悠孤峰顶,日见三花春。
白鹤翠微里,黄精幽涧滨。
始知世上客,不及山中人。
仙境若在梦,朝云如可亲。
何由睹颜色,挥手谢风尘。
得道凡百岁,烧丹惟一身。
悠悠孤峰顶,日见三花春。
白鹤翠微里,黄精幽涧滨。
始知世上客,不及山中人。
仙境若在梦,朝云如可亲。
何由睹颜色,挥手谢风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名为《寄焦锡师》。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情感。
"得道凡百岁,烧丹惟一身。悠悠孤峰顶,日见三花春。"
这几句写出了诗人对道家的修炼之道有深刻体会,通过长期的修行和内心的净化,最终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完善。"烧丹"是指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即服食丹药以求长生不老,而"惟一身"则表明诗人追求个人精神层面的升华。"悠悠孤峰顶,日见三花春"则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每天都能亲睹那神秘的"三花"(象征着高洁和超凡脱俗),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合一、心境清朗的生活状态。
"白鹤翠微里,黄精幽涧滨。始知世上客,不及山中人。"
接下来的几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白鹤翠微里"、"黄精幽涧滨"都是形容山林之中的宁静与神秘,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深层次生命力的感受。而"始知世上客,不及山中人"则明确表示出诗人认为山中人的生活状态远胜过尘世间的凡尘百态。
"仙境若在梦,朝云如可亲。何由睹颜色,挥手谢风尘。"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仙界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的超然。"仙境若在梦"和"朝云如可亲"都是一种比喻,通过比较来强调那种境界既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何由睹颜色,挥手谢风尘"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看破和放下,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山中隐居生活,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高洁与自然合一的思想情感。
行路难,路多岐。
青天白日光洞地,出门相背东西驰。
忆昔贫贱时,两情如胶漆。
共言生死不相违,握手披肝誓天日。
君今得意成大勋,金章封侯蒙主恩。
六曹贵臣却避马,两府官僚趋过门。
一朝富贵谁能及,翻笑傍人百忧集。
平生金石安足论,对面云泥不相揖。
世事悠悠安可期,芳春花木秋易衰。
冰霜岁寒不改色,却羡南山松柏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