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谷孙枝已上弦,野人犹卧白云边。
九天飞锡应相诮,三到行朝二十年。
桐谷孙枝已上弦,野人犹卧白云边。
九天飞锡应相诮,三到行朝二十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的生活景象。"桐谷孙枝已上弦",通过古筝(琴)上的桐木制成的孙枝(即徽名)已经安置,隐含着主人准备开始演奏音乐的情境。随后"野人犹卧白云边"则描绘了一幅人们依旧在自然之中悠然自得的景象,"野人"指的是生活在山野之中的隐逸者,而"白云"常被用来比喻远离尘世的高洁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九天飞锡应相诮,三到行朝二十年"则带有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神仙意境。"九天"在古代文学中往往象征着极高无上的境界,而"飞锡"则可理解为一种超凡脱俗的手段;"三到行朝二十年"表明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可能暗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追求。
乔木隔尘埃,华堂敞深僻。
人静好鸟鸣,睡馀疏雨滴。
悲愁感萧瑟,吊古披荒寂。
尚溯紫髯翁,誓师沉马璧。
舣舟淮南望新息,天遣清淮限南北。
崎岖细路入光山,野色苍凉秋日白。
八月穫稻田无水,蚱蜢群飞稻乾死。
危桥绝涧闻水声,喧喧汲水争瓶罂。
昏昏落日衔远山,鸟啼车辙未得閒。
县公吴生我世旧,为我烹羊酤斗酒。
灯前醉饱纷就眠,五更开门星满天。
长年他乡心惘然,远途辛勤难具言。
汩汩流光长远客,年年秋至是离家。
孤城入夜寒更迥,霜月满天归梦赊。
摵摵老桐风后叶,娟娟疏菊雨残花。
茅檐布被犹无力,长走尘埃真可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