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隔尘埃,华堂敞深僻。
人静好鸟鸣,睡馀疏雨滴。
悲愁感萧瑟,吊古披荒寂。
尚溯紫髯翁,誓师沉马璧。
乔木隔尘埃,华堂敞深僻。
人静好鸟鸣,睡馀疏雨滴。
悲愁感萧瑟,吊古披荒寂。
尚溯紫髯翁,誓师沉马璧。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开篇“乔木隔尘埃,华堂敞深僻”两句,通过对乔木和华堂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其中“乔木”指的是坚硬挺拔的大树,而“华堂”则是精致美丽的建筑。这些景物都被描绘得既壮观又遥远,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接下来的“人静好鸟鸣,睡馀疏雨滴”两句,则将这种宁静的氛围推向了一个更加细腻和生动的层次。这里的人静和鸟鸣共同构成了一个平和谐美的画面,而“睡馀疏雨滴”则增加了一种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情绪。
但诗人的情感并不仅限于此,接下来的“悲愁感萧瑟,吊古披荒寂”两句,则流露出一种对过往的哀思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其中,“萧瑟”形容秋天树木凋零的声音,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悲凉感受;“吊古”则是对过去历史的追怀,而“荒寂”则描述了一种荒废和冷清的景象。
最后两句“尚溯紫髯翁,誓师沉马璧”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其中,“紫髯翁”形容的是孙仲谋刑马坛的故事,而“誓师沉马璧”则是对传说中孙权在马璊祭祀江神的行为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忠诚和勇气的赞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而且还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态度。